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十九大·理論新視野】褚福靈:織密織牢社會保障安全網 ——學習領會黨的十九大精神
2018-02-04 17:33:17 來源:宣講家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四、建成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體系

  全覆蓋的社會保障體系應當是公平的、可持續的。這一點該如何來理解呢?

  (一)公平的社會保障體系

  所謂公平的社會保障體系就是指權利公平和規則公平。

  1.權利公平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喪失勞動能力的情況下,有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權利公平就是指人人都有權得到相應的保障,得到社會保障是公民的權利。

  2.規則公平

  規則公平就是指我們得到社會保障待遇的標准應該是統一的、科學的。『規則』指的什麼?我把它概括為:勞動收入者皆保險,低收入者、無收入者皆保障。也就是說,一個人有勞動能力,就要去勞動,去工作,在這個過程中,得到的收入就要依法參加社會保險,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失業保險等。通過繳納社會保險費用享受相應的社會保險待遇。也就是說,通過繳費,老了之後會有養老金發放,得病之後能夠報銷一定的醫療費,一旦失業或發生工傷,或者生育子女,都有相應的津貼以及相應的服務保障。勞動收入者皆保險。當然,有些人沒有勞動能力,也有些人不但沒有勞動能力,還沒有收入來源,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對於這些低收入、無收入的人員,我們要給予相應的救助,使他們的生活得到保障,也使他們能夠化解相應的社會風險,渡過生活的難關。

  我們一個方面鼓勵並要求有勞動能力的人都要去勞動,去創造財富,獲得收入,通過社會保險得到相應的保障,但同時,對於這些弱勢群體,我們也要通過政府、通過社會給予他們相應的生活保障。

  面對當前這種全球跨國經濟發展、經濟全球化、人員流動國際化的形勢,我們要建立更加公平的社會保障體系。當然了,這種流動並不僅僅是國際的、跨國的勞動力的流動,也包括國內大批勞動力的流動,尤其是西部地區、北部地區的勞動力向東南沿海一帶流動。每年我國國內的流動勞動力大概在1億以上。所以說,在勞動力大規模流動的情況下,我們要建立更加公平的社會保障體系,未來的規則也應基於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進行制定。什麼叫居民?就是指不論你是國外的勞動力,還是國內的勞動力,不論你的戶籍在哪個地區,也不論你的國籍是哪個國家,只要你在中國的某一個地區工作、勞動、從事一定的職業,並且有一定的期限居住,符合一定的條件,都應當獲得相應的保障。建立這種基於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有利於使勞動力的流動更加順暢,有利於吸引和留住高精尖人纔,有利於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有利於創造更多的財富。這就是我們所追求的更加公平的社會保障體系。

首頁  上一頁  [2]  [3]  [4]  [5]  [6]  [7]  [8]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邱浩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