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是當代塞罕壩人的人生關鍵詞。
他們在守望塞罕壩的氣息。用作家石英的話說,整個塞罕壩都散發著『一種清冽、芳香、甜潤而又略含酸爽的使人清醒、促人向上的氣息』。
他們在守望塞罕壩的綠色。用編輯家崔道怡的話說,塞罕壩的綠是『碧綠、翠綠、嫩綠、油綠』,是『飽含著脂肪與水分、充盈著生命之原色的綠』。
他們在守望塞罕壩的美麗。用攝影家李英傑的話說,塞罕壩的自然美『詮釋了世間所有的永恆、浩瀚、廣袤、和諧與力量,是原生態的美,是真正的自然美』。
守望守望守望,他們以立正的身姿長成了一棵棵參天樹。
站在那棵被譽為『功勛樹』的落葉松前,李瑛老先生的詩句再次在耳邊回蕩:
『我驕傲,我是一棵樹,
…………
我是廣闊田野的一部分,大自然的一部分,
我和美是一個整體,不可分割;
我屬於人民,屬於歷史,
我渴盼整個世界
都作為我們共同的祖國。』
你分明能感知到,這裡的『我』,不僅是一棵樹,也是塞罕壩的百萬畝林海,更是創造著傳承著塞罕壩精神的塞罕壩人。
守望守望守望,他們練就『塞罕壩式』的樂觀。
『一日三餐有味無味無所謂,爬冰臥雪苦乎累乎不在乎。』這是當年的塞罕壩人擬就的對聯,橫批:志在林海。
而現代塞罕壩人在遇事抱持樂觀態度上不輸前輩。
由於長年在海拔1010米至1940米的地方工作生活,塞罕壩人的皮膚偏黑。他們就自嘲是『黑蛋』『黑煤球』『黑土豆』。
轉而,他們有時也『冒充』一把文化人,自稱是『林家鋪子』的。
守望守望守望,他們這群傾心制造『氧氣』的人出手大方。
數據顯示,塞罕壩每年釋放氧氣54.5萬噸,可供199萬人用上一整年。
塞罕壩這個『林子』更在釋放著精神的『氧氣』。
因為這個『林子』的帶動,林場所在的河北省承德市造林綠化步入『加速度』跑道,全市森林面積3390萬畝,森林覆蓋率超過56%,再造了25個塞罕壩。
因為這個『林子』的感召,更多的人享受著一種有遠見的生活方式。
劉國是塞罕壩北曼甸分場四道溝營林區的一名護林員。他的任務,就像歌曲唱的『大王叫我來巡山』,要在沿途開展防火宣傳,扣留所有火種,查看所轄范圍是否有人為或牲畜毀林現象。他每天都要寫巡山日記,營林區主任還要『批改』。
不過,劉國已經從『要我巡山』轉向『我要巡山』。他說:『有事沒事,有點沒點,就喜歡到山裡走一走、看一看,要不然就不舒服、不踏實。』
在壩上感到舒服與踏實的,還有8歲的劉笑宇。
平時劉笑宇在臨近塞罕壩的鄉鎮上讀書、生活。正值暑期,他就跟著家人上壩了。見著時,他正和另外兩個小朋友組成『尋寶小分隊』,在草地上嬉戲,『我喜歡壩上,可以一直跑,跑呀跑,一口氣跑好遠』。
在大自然的懷抱裡,他是一個舒舒展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