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焦點要聞滾動**
搜 索
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治理的根本邏輯
2017-08-20 23:19:41 來源:新華網  作者:王建軍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2015年1月19日,習近平來到雲南省魯甸縣小寨鎮甘家寨紅旗社區過渡安置點,看望地震災區群眾新華社記者鞠鵬攝

  潘維告訴《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建國初,共產黨只有幾百萬人,現在中國共產黨變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7月1日,中央組織部最新黨內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中國共產黨黨員總數為8944.7萬名,數量超過任何一個歐洲國家的人口,幾乎每10個成年人中就有一個共產黨員。

  潘維說,黨密切聯系群眾,首先就是動員8900萬普通黨員和無職黨員,真正履行賦予他們密切聯系群眾的責任和任務,重建每一個共產黨員的使命感、榮譽感和自豪感。

  一個都不能少

  十八大以來國家治理的大方略,系統清晰地鋪展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道路。這其中,如果說『反腐倡廉』是政治建設的『銅牆鐵壁』工程,那麼『脫貧攻堅』就是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特征的『銅牆鐵壁』工程。

  4月20日,習近平在廣西南南鋁加工有限公司了解企業生產情況謝環馳攝/本刊

  這是中國共產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對13億多國人共同實現全中國全面小康作出的莊嚴承諾。

  貧窮不是社會主義。兩極分化同樣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的目的就是要全國人民共同富裕,不是兩極分化。如果我們的政策導致兩極分化,我們就失敗了;如果產生了什麼新的資產階級,那我們就真的走了邪路了。』1985年3月,鄧小平同志在一篇講話中提出的這個觀點,十分鮮明。

  事關社會主義本質的大事,不會發生任何動搖。絕不會讓貧困地區、困難群眾長期滯留在另一極。『在扶貧的路上,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家庭,丟下一個貧困群眾。』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抱定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心和信心,紮實推進精准扶貧,取得了精准脫貧的卓著成效。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四年來,全國農村貧困人口由2012年的9899萬人減少至2016年的4335萬人,累計減少5564萬人,平均每年減少1391萬人;全國農村貧困發生率由2012年的10.2%下降至2016年的4.5%。

  2016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考察時說:『全國還有5000萬貧困人口,到2020年一定要實現全部脫貧目標。這是我當前最關心的事情。』

  為如期在2020年實現全面脫貧的執政承諾,中央決策層要求,每個貧困村都有駐村工作隊,每個貧困戶都有幫扶責任人。2015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指出,在村級層面而言,要注重選派一批思想好、作風正、能力強的優秀年輕乾部和高校畢業生到貧困村工作,根據貧困村的實際需求精准選配第一書記,精准選派駐村工作隊。

  2011年8月,曾支持肅寧『四個覆蓋』基層治理模式的陳全國,從河北省省長崗位調任社情民情一度非常復雜的西藏自治區擔任黨委書記,當年10月,自治區決定,區、地、縣、鄉四級聯動,每年選派2萬多名優秀乾部組成工作隊,進駐全區5464個行政村(居委會)。

首頁  上一頁  [2]  [3]  [4]  [5]  [6]  [7]  [8]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焦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