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1月26日,習近平來到內蒙古阿爾山,冒著零下30多攝氏度的嚴寒,迎風踏雪慰問在邊防線上巡邏執勤的官兵李剛攝/本刊
日前,《瞭望》新聞周刊記者來到西藏自治區調研,期間了解到,正是依靠這種黨員、乾部長期駐村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學習同勞動,面對面拉家常、聽意見,手把手算細賬、謀致富,心貼心辦實事、解難事,西藏近年來經濟社會諸領域發展突飛猛進。正如西藏自治區黨委常務副書記、自治區政協黨組書記丁業現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中所言,『西藏正處於歷史上發展穩定的最好時期之一。』

2014年1月28日,習近平在呼和浩特市兒童福利院宿捨向聾啞女孩王雅妮(左二)和放假『回家』的大學生閆志淨學習啞語『謝謝』蘭紅光攝/本刊
與其相鄰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20萬乾部下基層』的駐村工作也漸進佳境,新疆的社情民情正在發生關鍵性轉變。田應奎告訴《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尤其是在新常態下的國家治理進程中,歷史給我們最大的啟示就是,在最困難的地方、面對最困難的問題,『以人民為中心』的群眾路線,永遠是共產黨人治國理政可靠的『法寶』。他還說,『目前西藏和新疆的基層治理工作方法,也可以運用到一些內地社區中去。』
在他看來,無論是形勢復雜的邊疆治理,還是攻堅克難的精准脫貧,抑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既是大時代壓在執政黨身上的歷史重任和歷史考驗,更是鍛煉共產黨人『百煉成鋼』的『大熔爐』,『如果我們能夠踏踏實實完成這些歷史大任,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中國共產黨又將收獲千千萬萬傑出乾部。』
在西藏林芝魯朗鎮東巴纔村,《瞭望》新聞周刊記者見到了駐村第一書記尼瑪頓珠。這位27歲敦實憨厚的年輕黨員正在村裡新建的藏式木器工藝作坊裡調試車床。為了讓這個脫貧項目落地,在妻子的支持下,小兩口把五萬元積蓄統統無償投了進去。過去的一年多,尼瑪頓珠帶著三位駐村隊員與村民同吃、同住、同學習、同勞動,每天都在忙碌著為全村30戶農牧民解難事、謀致富。
在離巴纔村不到十公裡的羅布村,35歲的黨員凌源儷半年多前剛擔任駐村第一書記。2008年畢業後,她隨丈夫入藏的第一份工作,就在阿裡地區靠近中印邊界的鄉鎮,一呆就是五年。2014年調到林芝巴宜區沒多久,就接手了駐村工作。現在,她把所有精力都放在羅布村的旅游脫貧上。她拉著村裡老黨員尼瑪多吉,挨家挨戶動員幫村民改造家庭旅館。
當記者問起他們與老百姓結成了什麼關系時,尼瑪頓珠無意間說:『亦師亦友!』這是一句令人印象深刻而深具歷史穿透力的話。五年來,西藏已先後派出五批11萬名乾部駐村、5300多名乾部任第一書記,到群眾中去『拜人民為師』。
國務院扶貧辦相關負責人向《瞭望》新聞周刊記者介紹,截至2016年末,全國共選派77.5萬名乾部駐村幫扶,選派了18.8萬名優秀乾部到貧困村和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村擔任第一書記,著力建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發揮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戰斗堡壘作用。
從茫茫大興安嶺到南海椰林,從東海之濱到大漠邊陲,胸懷為了中華民族『每個人的自由發展』的共產黨的治國理政理想,70多萬『村裡來了年輕人』的動人故事,正上演在偉大民族復興的征程中。這同樣是一場偉大的接力,以星星之火遍地燎原之勢,正在燃燒出和當年梁家河冰水裡打壩、千裡迢迢辦沼氣同樣絢爛的青春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