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在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辦的指導下,拼多多創新扶貧助農模式『多多農園』,首站落戶雲南保山。
通過『多多農園』,拼多多將實現消費端『最後一公裡』和原產地『最初一公裡』直連,探索農業產業新模式,讓農戶成為全產業鏈的利益主體。未來5年內,拼多多將打造1000個『多多農園』項目。
對此,國務院扶貧領導小組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著名扶貧專家李小雲表示:『「多多農園」瞄准了農業產業利益分配、農村人纔留存等核心問題,該模式若成功,將推動很多農村發展方式發生轉變,形成偉大變革。將密切關注「多多農園」的進展,希望它能真正變成助力中國鄉村振興和精准扶貧的大行動。』
將利益留在農村
2009年,60歲的胡老德翻過高黎貢山,從怒江州遷徙至保山市潞江鎮的半山腰,同族共有881人先後搬下山,均為直過民族?僳族,鮮有人會說漢語。直過民族系指從原始社會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的少數民族,在村裡,他們被稱為『半山移民』。
2010年,胡老德租下20畝當地人不願種植的斜坡山地,隨同族人一起種植小粒咖啡,每年一次的行腳商收購,便是全家人一年的生活費。
2014年起,雲南咖啡價格持續走低,收購價較高峰期暴跌四分之三,胡老德的兒孫先後下山打工,數年未歸。同村的咖啡樹遭大面積砍伐,成熟的咖啡豆爛在地裡無人采摘。
2019年3月,又是一年『豐收』季,村裡超過40噸咖啡豆原料因價格過低而滯銷,胡老德每天下山問詢消息。
幾天後,他的一千多斤咖啡豆全部被溢價收購,緊接著,胡老德成了一家新農商的『合伙人』。
期間,他學會了一個新的漢語名詞:多多農園。
3月底,胡老德所屬的叢崗村村道旁,豎立起了『多多農園』的標識,上面寫著:讓農人變農商,讓農村有現代企業,讓傳統小農對接線上大市場。

▲叢崗村村道旁的『多多農園』標識。拼多多在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辦的指導下,希望『把利益留在農村,把人纔留在農村』。
與標識一同到來的,是農研隊伍、培訓團隊,以及加工廠的貨車。
叢崗村周圍10公裡范圍內,坐落著多家新建咖啡工廠,未來3年內,這些工廠將在拼多多的引導下,幫助村民提供咖啡豆精制化加工;
高黎貢山山腰處,雲南熱帶經濟作物研究所的農科專家,在精品咖啡試驗田中引進了畢卡、藍山、貢山1號、波邦等多個高端品種,將篩選出最適合該緯度和海拔的高品質咖啡;
山腰和山頂的740畝生態種植示范基地中,芒果苗、澳洲堅果等經濟作物,正與咖啡樹復合套種,以提昇每畝土地的經濟收益。

▲『多多農園』團隊與雲南熱經所、叢崗村村委會一道挑選改良實驗地,以期增加土地畝產值。
明年起,叢崗村將大面積替換種植高級咖啡品種,多家拼多多平臺新銳咖啡品牌商,已提前預定該批產能。
怒江大峽谷的群山峻嶺之間,一個產、銷、研、加工一體化的現代化農業產業示范項目即將成型。
與既往類似項目不同的是,叢崗村501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將成為全產業鏈中的核心利益人。
上海援滇乾部聯絡組保山小組組長、保山市政府副秘書長周行君表示,雲南一共有88個貧困區縣,為了打贏脫貧攻堅,中央把74個貧困區縣交給上海對口幫扶,目前上海共選派了103名乾部在雲南,2019年共安排援滇資金27億元,這還不包括各個區縣和社會各界的捐贈資金,充分體現了我們強大的制度優勢。
周行君表示,拼多多在保山的扶貧行動務實高效,公司從一兩個點做起,致力於通過改造種植、加工、銷售環節,既帶動農產品的銷售,又從長遠帶動農業產業的昇級,確保整個行動可落地見實效。『希望「多多農園」逐步覆蓋整個保山,讓滇西糧倉重振雄風,更加希望他們能夠把好的經驗和模式推廣到全國。』

▲『多多農園』的咖啡豆會統一送到工廠精制加工,進行脫皮、等級篩選、深加工等工序,最後加工成精品咖啡豆,未來將圍繞叢崗、赧亢兩個貧困村打造精品咖啡品牌。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全省首推 哈經開區、平房區發布首批『免申即享』事項清單2021/08/19
- 牛!小伙推倒2萬多張多米諾牌再現38個奪金時刻2021/08/10
- 32支球隊參與北京首屆『社區杯』八人制足球賽決賽階段角逐2021/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