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時評
搜 索
江西失聯9年狀元自述:承認自己不是天纔是痛苦的事
2018-10-31 09:51:10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我覺得自己是個理想主義者

  我最終的理想是當一個物理學家。

  大學時我自學量子力學,覺得非常不可思議。現在基本忘光了,但我還記得思考問題時那種興奮的感覺,那些東西跟現實中的掙錢是不一樣的。

  大三下學期,老師讓我們思考雨滴從形成到落下的整個流體力學過程。我在北航荷花池邊,從下午兩點一直想到晚上10點,沒有紙筆,純粹用大腦思考。我從雨滴想到海洋,再到宇宙,等清醒過來,天已經全黑了。這8個小時裡我對外界一點感知都沒有,旁邊有什麼人、在說什麼、天什麼時候黑的,我完全沒有印象。真的太爽了,那是一種特別極致的體驗。

  後來我回老家,不知怎麼跟一個堂哥聊起這件事,他根本聽不懂。最後沒聊下去。跟家裡的親戚聊物理,他們會說:不如去KTV嗨一下。

  我回家這段時間,要麼去親戚家喝酒,要麼被拉去KTV。我那些堂哥基本上天天去。我去了兩次,實在受不了,第二次都沒進去,到門口就走了。我差不多只會唱兩首歌,一首是張信哲的《白月光》,一首是那英的《默》。

  我媽老催我跟他們一起去,讓我外向一點,甚至不讓我看書。我都哭笑不得。

  我記得大學的時候看了一本很有意思的書,探討外星人是否存在。我看過之後突然產生一種衝動,想去尋找外星人。當時想一輩子就研究這一個問題。

  這個想法大概持續了一個星期。之後就覺得自己那股衝動挺傻的。我從來沒跟別人聊過這個想法,除了有次跟同事喝完酒說過一回。如果一件事看不到任何實際意義和社會效益,還要用一輩子去堅持,普通人不會那樣做的。在現實主義者面前,理想主義者通常是幼稚的。我現在說話盡量不想讓別人覺得幼稚。

  我還喜歡看哲學類的書,康德、黑格爾、尼采、王陽明,我都研究過。看那些書挺費腦子,但挺有意思。不過對我影響最大的還是物理學的書。

  我把書分成四個等級,一等是人類智慧的精華,比如哲學、物理。二等是一等的衍生,比如教材。三等四等就是一些成功學什麼的。我大學的時候只看前兩等,一進圖書館就像老鼠進了米缸,有時會忘了吃飯。

  我前幾年還想寫一本科幻小說,大致內容是如果人類沒有離開地球的技術,在資源耗盡的情況下,是以什麼方式被困死在地球上的。連續幾個月,我每天下班後在電腦面前坐到半夜,寫了五六萬字,沒寫下去。我寫小說不關注情感,人物和情節都只是符號。我比較欣賞技術,覺得技術決定一切。

  這種精神上的愉悅感讓我覺得現實生活挺無趣、庸俗的。有時我吃飯時會突然想,為什麼自己在做這麼無聊的事情。我從來沒有特別愛吃的東西,吃外賣都是隨便點,哪個排在第一就點哪個。

  有本書我看了十幾遍,《瓦爾登湖》。我很欣賞書裡寫的那種生活狀態。我常想,老了以後可以回老家蓋一棟古典風格的房子,架個高倍數望遠鏡,晚上能看星星。我從小就喜歡看星星,因為很有奇幻感。我的微信頭像和壁紙都是星空宇宙。我們看到的光是那些星星幾億光年之外發出的,光想這些問題就覺得很有意思。

  那就是我想象中最完美的生活。所以你要我經常陪人喝酒、打麻將,那真是跟我的大腦相違背。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楊金光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