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財經要聞  >  經濟民生
搜 索
樓市最嚴調控來襲 投機者『囤房』幾無可能
2017-09-20 10:00:30 來源:法制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冒險淨身出戶仍需首付80%『消費貸』入樓市風險大

  囤房投機者這次真的『望樓興嘆』

  調查動機

  9月18日國家統計局18日發布8月份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統計數據。數據顯示,8月份,70個大中城市中一線城市房價環比下降,二三線城市漲幅回落。

  這一消息迅速引起社會關注。在持續的樓市調控重拳下,一線城市房價環比下降。在這一數據背後,哪些調控政策最有力?炒房客、投機者怎樣『敗北』?《法制日報》記者就此展開了調查。

  從每平方米8萬元到每平方米不到7萬元,這樣的降幅讓最近被花粉折磨得有些困頓的北京市民李凱精神一振。

  李凱的家位於北京市南四環中路上一處中檔小區。2004年,李凱以每平方米4000元的價格購買了這套商品房。今年春節過後,這套房子的成交價格一度飆昇到每平方米8.2萬元。對於這樣的漲幅,李凱一直後悔沒有在每平方米房價尚未過萬元時出手再買一套。

  不過,最近房價的下降讓李凱覺得機會來了。經過左挑右選,李凱看中了自家小區內的一套大戶型,總價將近900萬元。『我也不是特別了解其他地區,所以就在周邊選擇,關鍵是現在的價格真的很合適。』按照李凱的計劃,先把房囤下來,過兩年等周邊機場線以及商圈更加完善後,『肯定還會昇值』。

  之所以說是『囤』,因為李凱並非『剛需人群』。不過,連番調控政策讓李凱的『囤房夢』幾無實現的可能。

  多條囤房『捷徑』被否定

  今年35歲的李凱與妻子除了目前居住的這套100餘平方米的房屋外,在北京市西城區還有一套60平方米的學區房。

  為了買房,李凱計劃離婚。不過,對於買房這件事,他似乎『只是知其一而不知其二』——李凱最初的打算不斷被現實否定:夫妻二人離婚後一人一套,由他再購買住房,但行不通,因為單身名下只能有一套住房;改方案後,將兩套房產全部過戶到妻子名下,李凱淨身出戶,但風險太大。

  不過,即便甘冒淨身出戶的風險,李凱的『囤房』計劃仍然不具可行性,因為首付增加不少。即使選擇離婚,由於在此前購房過程中李凱的妻子曾進行公積金貸款,淨身出戶的李凱一年之內再買房會受到貸款限制。

  『我看中的商品房不到140平方米。按照規定,不到140平方米的商品房最高只能貸187萬元。也就是說,我至少要支付700萬元的首付款。』李凱說,這對他來說並非小數目,『況且是一次性支出』。

  就在李凱為700萬元首付款發愁時,朋友給他指點了一條『捷徑』——消費貸。

  李凱的朋友告訴他,只要有車房做抵押、信用記錄沒有污點,就可以弄到消費貸。『銀行對抵押物及信用記錄等材料審核得很嚴,一旦認定借款人具有還款能力,經辦人員不會追究這筆貸款最終用在了哪裡。以裝修的名義申請貸款一樣可以用來買房,只要到期連本帶息還上就好了。對於30萬元以上的大額抵押貸款,銀行放款要求只能刷卡或委托支付使用,一旦資金出現可疑操作或流向房地產市場會立馬收貸。而30萬元以下的信用貸款用戶可以選擇提款,雖然有的銀行還會附加要求,比如提供後續消費小票供貸後檢查,但如果有按期還款的把握,貸後監控也不會那麼嚴格』。

  不過,李凱仔細研究發現,這條『捷徑』的風險似乎更大——要想申請此類貸款,在很多情況下都要給辦理機構額外的『通道』費用,『這個費用至少是貸款總額的5%,再加上銀行貸款利率,走這個路子得承受年化11%的資金成本』。

  李凱想了想自己背負的借款,決定還是等等再說。『以我們家的收入能力,還款是很吃力的,萬一出現突發性的支出,只能賣房還錢』。

  也就是說,李凱只有在淨身出戶後一次性拿出至少700萬元現金,纔有可能『囤房』。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