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地方新聞
搜 索
上海"最牛釘子戶"14年後拆除 戶主:補償款沒多拿
2017-09-19 11:05:41 來源:央視《新聞1+1》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解說:

  經過了14年的拉鋸戰,不少人關心,現在的張新國為何動了心,簽了協議,真的如傳聞中所說,拿了6000萬的補償款嗎,根據張新國的說法,他們分得大中小三套動遷房,以及按照多子女政策享有一套安置房,一共四套房,另外有230萬的補償款。

  張新國:

  其實我不是拿了6000萬,我是拿了230萬,我現在拆的房子和2011一樣多,還是那麼多,一點不多,還是3+1,還是那個平方。

  解說:

  眼下,三層的老房子已經成為回憶,張新國說目前一家人租住在距離老房子三公裡外的商品房小區,一個月的租金4000多元,居住環境比起釘子屋改善了不少。

  張新國:

  我們全家四個人四個房間,我們租了一個的大套120平方,兩個衛生間,蠻舒服的。

  董倩:

  張先生家的別墅是在上海市松江區的瀘亭北路,這個地方以前是農村,但是現在隨著城市的不斷的擴張,這裡早就已經變成了繁華的城市的主路段了,張先生一家七口人在這一直堅持了12年,他們當時提出的要求是什麼呢,要按照兩個宅基地計算,要安置六套房子,但是最終的協議結果,就是今天拆遷之前達到協議是補償他四套房子,其中是大中小三套動遷房,以及一套給張先生已婚女兒的安置房,230萬元額外補償款。好了,接下來我們的就連線一位嘉賓,北京大學法學院的王錫鋅教授,王教授我們先看這樣的一個協議,如果站在這個我們就『釘子戶』這個張先生來說的話,他堅持了14年,最後他並沒有得到他一開始的訴求,兩套宅基地換回六套房,還是一開始政府要答應他的四套房,你怎麼看他這14年,是原地,這14年是白白浪費了,還是說他堅持這14年他自己有收獲,王先生您怎麼看?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王錫鋅:

  我覺得14年這個漫長的時間,跟時間來比賽的話,可能我們很多的時候是浪費時間,實際在這個意義上,如果從他所期待的收益來說,那麼他應該說是一個輸家,而且我們不僅僅看到張先生個人是一輸家,對於公共利益來說也造成了損害,所以這樣的游戲中,我覺得早一點解決,早一點通過協議的方式來完成動遷,這個解套的比較好的辦法。

  董倩:

  王教授我們在來看這14年堅持了這兩方,一方面我們分析了,張先生這一家這種得和失,我們在來看政府這一方,政府也是陪著他們長跑,進行了14年,到最後呢,仍然是沒有松口,仍然是當時要怎麼補償,現在仍然怎麼補償,那麼您怎麼看待,您怎麼評價政府的這樣一種舉動,假如,我們假設政府松了口,答應了當時他們的這種訴求的話,又會怎樣?

  王錫鋅:

  這個我覺得最關鍵的是要看當地政府當時以及一直堅持到現在的一個補償協議,是否符合公平公正的原則,如果說原來的這種補償協議所定的這種補償額、補償的標准、補償的方式,就是合法的、公平公正的,那麼政府一直堅持這樣的協議,當然是於法有據、於理有據,所以說於法有據呢,那麼就是他是有法定的標准的,所以於理有據,那當然是如果有人一直不搬遷,而我們政府做出讓步的話,那自然是對於原來合作的那些主動搬遷的居民的一種損害,甚至可能會引來更大的爭議和麻煩。

  董倩:

  王教授您看,如果我們的回過頭去看整個的事件,那麼14年最後雙方能夠談成,說明這個被簽戶並不是不講理,他是講理的,因為最後它和平的解決了,那既然如此的話,那為什麼雙方會耗用了14年的時間,您分析這個時間段?

  王錫鋅:

  有的時候可能時間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所有的東西都會在時間中得到化解,但我覺得隨著這個時間的流失,雙方博弈的這種心態會發生變化,一個呢,就是張先生也就就是說我們的打引號的釘子戶一家,他們的心態發生了變化,比如說周邊繁忙交通的環境,另外呢,他們說感受到了來自社區鄰裡的壓力等等,導致他們的心態會些調整,另外一方面,當地政府呢,我覺得他們也采取了這種一些動作,比如說你如果再不通過協議搬遷的話,那麼動遷辦公室也提出了我們的只能依法來強拆了,所以一方面在時間的博弈中,產生了心動,另外一方面政府呢,也采取了行動,我覺得這兩方面的結合,可能在時間的流失當中,越來越讓我們有可能去像這樣一個和平解決,這樣的一個14年的大難題。

  董倩:

  王教授您看,這件事整個雙方都是在相對冷靜的一種狀態中解決的。尤其是政府一方張先生在堅持這14年的過程中,並沒有停水停電,一切的生活設施還是給他們確保的,到最後還是給他們確保了他們足夠安全的這種居住。這種冷靜,是不是相對以前我們能管它叫做進步?

  王錫鋅:

  我覺得無論如何應該給當地政府拆遷的這些機構一個很大的掌聲。因為相對於過去我們看到那種野蠻拆遷、暴力拆遷,甚至有些地方出現的所謂類似於黑社會性質的拆遷來說,那麼當地政府的這樣一種對待所謂釘子戶的態度,他是既有堅持,但是同時又比較平和理性,所以我覺得在這一方面應該是我們的別的一些的地方可以去借鑒和考慮的。

  董倩:

  好,謝謝王教授,稍候我們會有更多的問題給您。我們回過頭去看整個事件,雙方堅持了14年,最後事情在什麼地方發生了轉機,我們繼續看。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