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地方新聞
搜 索
上海最牛釘子戶14年日常:跑法院 處理交通事故
2017-09-15 08:44:47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馬路中間『釘』14年上海最牛釘子戶終搬離

  張新國一家九口總算搬走了。他家位於上海市松江區滬亭北路馬路中間的3層樓『豪宅』,在這條寬闊的、雙向四車道馬路上已經佇立了14年。

  『14年來,政府從沒給我斷水、斷電、斷煤氣。』9月14日,張新國一邊搬家一邊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采訪。他說,自己雖然簽了動遷協議,但並不知道未來會住到哪個安置小區、房型什麼樣,這次搬遷,只是搬到租住的出租屋裡『住上幾年』,維權或將繼續。

  有傳言說,張新國這次拿了政府6000多萬元的拆遷補償款,不鬧了。這兩天,老張家各路親戚朋友的電話不斷,都是來問『到底拿了多少補償款』。老張被問得煩了,乾脆撂下一句,『跟14年前比,一分沒多拿,信不信由你』。

  很少有人關心,開始動遷那會兒,老張到底為啥死活不走?現在又是啥讓老張動了心,簽了協議?

  『房子面積大沒有用,主要看宅基地證書和兒子數量』

  老張家的房子,真可以稱得上是『豪宅』。上下3層樓,一條走廊連起兩棟上下3層的宅子。一樓是養金魚的小作坊;二樓是客廳大堂,外加老張夫妻倆的臥室;三樓一進門,就是影音播放室小客廳,兩側分別是老張兒子和女兒兩家人的臥室。

  兩棟房子,最多時家裡住著十口人,老張兩口子、岳父母兩口子、女兒一家三口、兒子一家三口。此外,這裡還有租戶,最多時能有10多家租戶。

  1996年,在那個30多萬元就能在市中心買一套100平方米商品房的年代,老張花了20萬元,把自家兩層小樓改建成了3層樓。當時,張新國家的房子在四裡八鄉遠近聞名。

  『絕對是那個時代最氣派的房子,大家都羡慕得不得了。』來看熱鬧的村民老吳長期居住在九亭,他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當年的動遷方案對老張家確實不利,『房子面積大沒有用,主要看宅基地證書和兒子數量。』

  老吳告訴記者,當年一起動遷的很多村民,家裡的房子不比張新國大、家裡的人口沒有張新國多,卻能拿到大中小6套房子。這使得張新國心裡很不平衡。

  『有戶人家,有個兒子走丟多年,但因為沒有銷戶,這兒子也算一戶,能多拿大中小3套房子;而我女兒,找了個沒有房子的城裡男孩,他們住在我家,卻不算一戶人家。』對此,張新國一直想不通。

  他還找出了兩份宅基地證書,一份是他岳父本人的,另一份是1951年由他岳父的兄弟轉讓給他岳父的。第二份證書,當年並未得到拆遷辦的認可,如今,也依然沒得到認可。

  這次動遷,按照原計劃,張新國一家得到了大中小3套共280平方米的房子,一套多子女政策補償房120平方米,共計400平方米4套房子。這4套房子,按照現行的政策,以每平方米4500元賣給他們,由被拆遷戶從拆遷補償款中拿出錢來購買。

  張新國告訴記者,自己實際上拿到了230萬元拆遷補償款和40萬元裝修補償,其中約200萬元要用來『買安置房』。

  這實在談不上有多劃算,因為安置房還在規劃建設中,地段到底在哪裡,誰也說不清。而『釘子戶』所在的滬亭北路兩側,房價早已飆昇到4萬~6萬元,老張家的『豪宅』距離地鐵九亭站不過幾百米遠。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