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年的『釘子戶』,為何又搬了?
節目導視:
解說:
從2003年9月通知拆遷,到今天凌晨真的的被拆,上海這次漫長的拆遷持續了整整14年。
戶主張新國:
還是那麼多,還是3+1,三套加一套。
解說:
最初的利益訴求,最終並未獲得支持,已經當了十四年的釘子戶,如今又為何同意拆遷了呢?
上海市松江區九裡亭街道動遷辦主任陸輝:
其實這是一種交流、溝通,我認為是相當重要當他對你產生了信任了以後,他相信你。
解說:
十四年的滯留,十四年的心理博弈,《新聞1+1》今日關注,十四年的『釘子戶』,為何又搬了?
主持人董倩:
晚上好,歡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聞1+1》。
我們先來看一張拍攝在今年9月1號的一張圖片,這是在上海市松江區的滬亭北路,大家能很清晰的看到,本來筆直的馬路之間有一個像別墅一樣的小樓,那麼我們不妨把鏡頭拉一點看,可以看到它的確是在馬路中間,本來是四條車道往來,到了這呢,就一下的變的擁擠了,變成了兩條了,那麼這一條小樓在路的中間,當然會給小樓帶來非常大的影響,要知道這樣的一個樓房,在這已經矗了14年的時間了,它已經被稱作了上海最牛釘子戶,但是就在今年這個最牛的釘子戶在非常平靜的過程中被拆了,為什麼這個僵持的14年會最終得到了一個解決,被遷一方還有政府經過了什麼樣的協商纔能夠達到今天這樣的一個結果,首先我們還是回到今天的拆遷的現場去看一下。
解說:
零星的渣土,幾塊散落的碎石,新就位的石質路障,上海市松江區瀘亭北路上,這座曾經孤零零的寨子矗立長達14年的小樓,今天凌晨終被拆除,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之中。
央視記者俞翔:
在我身後的這片將近1000平方米的廢墟上頭,就是原先瀘亭北路238號的舊址,那麼正是因為這棟老房子,這一段雙向四車道的瀘亭北路在這無奈被縮減成為了兩車道,給周圍的居民帶來了極大的不便,今天凌晨,這一棟矗立了14年之久的老房子,終於被拆遷了。
男:請各部門各就各位。
解說:
兩臺挖掘機馬達轟鳴,一臺挖掘機從房屋南側外牆入手,另一太挖掘機從鎬頭尾向南進行拆除,在經歷了一個半小時之後,堅守了14年之久的三層小樓,伴隨著房屋主心骨坍塌了一瞬間,哄然的倒下。
上海市松江區九裡亭街道動遷辦主任陸輝:
這邊居住了四萬人,如果放在白天的話,會影響交通也會影響出行,居民的人身的安全,所以我們放在凌晨。
解說:
凌晨1點25分,在結束了拆遷工作之後,土方車開始將廢渣陸續運走,清運工作也持續了四個半小時,而作為這座房子的張新國表示自己並沒有到拆除現場,因為看了會很難過。
戶主張新國:
因為在現場看了我心裡難受,我就不去了。我一個人今天早上天一亮,六點鍾我又過去了看了一下,有好多路過的人看一看,看到的時候,有好多路過的人在照相(房子)。
解說:
從1951年開始張新國的岳父一家祖祖輩輩都住在這裡,1996年,張新國花了20萬將這裡改造成三層豪宅,最多時一家十口人都居住於此,甚至還有額外的房屋進行出租。
張新國:我的租金是三千一個月,四千一個月,便宜的租到現在,收房租的話,可以租五萬塊錢(一年),原來也要四萬一年。瀘亭北路是建於2003年,而張先生家已經在這座三層樓裡面居住了近40年,自從2003年的9月因修路第一次收到拆遷通知,到2008年10月該路確定拓寬方案,因動遷工程產生的滯留,戶主張先生家是其中一家,而到了2011年的1月,瀘亭北路拓寬工程通車前,張先生家變成唯一沒有搬遷的一家。
張新國:
2004年之前土地是我們造的,從2011年4月份開始,我們這裡要城鎮化,所以土地取消了,宅基地取消了,開始蓋房了。這個東西論起來,那個合算,那個不合算,因為這個方面是男女性別,這個歧視的不的了,我如果有兩個兒子的,他就給我兩份,兩大兩中兩小,因為我家是女兒,我們當時11年時候是三套加一套四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