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隨著一聲清脆的聲音,一輛共享單車被解鎖了,這個聲音對於很多人來說已經非常熟悉。短短一年時間,共享單車已經悄然進入人們的生活,引領出低碳環保、便捷實惠的綠色出行新方式。共享單車不僅風靡國內,還漂洋過海,在國外『圈粉』無數。但與此同時,跑馬圈地、野蠻生長帶來的『單車圍城』等新問題,也亟待破解。以共享單車為代表的共享經濟,需要『規則』和『呵護』。
共享單車橫空出世國內國外『圈粉』無數
仿佛一夜之間,共享單車鋪滿了中國主要城市的大街小巷。橙色的摩拜、黃色的ofo、白色的hellobike、藍色的小鳴、黃藍相間的永安行……
每天上下班,北京的宋先生都要『薅』摩拜的『羊毛』:原來上下班開車,後來改成坐地鐵,自從有了共享單車,一路騎行所花時間差不多還鍛煉了身體。
在國際旅游勝地廣西桂林市,來自四川的騎行愛好者黃衝和四名同伴,騎著摩拜共享單車,花了一天時間逛了象鼻山、漓江等景區。
『用手機掃碼就能使用,收費低,遇到節假日還經常免費,無樁智能共享模式給旅游帶來了便利。』黃衝說,共享單車解決了旅游過程中『最後一公裡』的問題。
暑假期間,楊女士和老公自駕出游,這一次,共享單車給他們帶來了不一樣的深度游體驗。『以前自駕車去外地玩兒,開著車在城裡轉,因為人生地不熟,總擔心違章,另外停車也是個麻煩事。現在每到一個城市就把車往酒店一停,我們倆一人騎一輛共享單車,想去哪兒就去哪兒,還可以隨時停下來拍照、吃吃喝喝。』
除了城市,很多旅游景點也出現了共享單車的身影:新疆在著名景區天池投放共享單車,供游客沿湖騎行;騎車進藏已不再是新聞,共享單車也出現在拉薩和日喀則街頭。
據交通運輸部不完全統計,截至今年7月,全國共有共享單車運營企業近70家,累計投放車輛超過1600萬輛,注冊人數超過1.3億人次,累計服務超過15億人次。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期間,一項針對20國青年的調查顯示,共享單車與高鐵、網購、支付寶一起,並稱為中國『新四大發明』。
共享單車不僅在國內『圈粉』無數,還迅速『出海』,佔領國外市場。
8月30日,摩拜宣布進駐泰國市場。數據顯示,目前摩拜已在全球160個城市展開服務,擁有1億注冊用戶和700萬輛聯網的單車。8月27日,ofo小黃車首次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投放單車,奧地利也成為繼中國、新加坡、英國、美國、哈薩克斯坦、泰國、馬來西亞、日本之後,ofo小黃車進駐的第九個國家。到2017年底,ofo計劃投放2000萬輛車,服務全球200個城市,進入20個國家和地區。
摩拜單車創始人胡瑋煒說:『我們企業的理念和國家理念相一致,那就是創新。共享模式不僅成就了創業者,也拉動了傳統的自行車生產,推動了綠色出行。』
共享單車的發展,需要有先進的互聯網技術和海量的使用人群做支橕。
在看似簡單的一輛共享單車背後,是『黑科技』的蓬勃發展,是多項創新技術的集合:支持三模定位的智能鎖、內置的物聯網芯片每天能產生1TB出行數據;大數據人工智能平臺做支持。中國擁有覆蓋最廣的4G商用網絡、全球最大的網民群體。在『互聯網+』行動計劃的支持下,大數據分析技術、移動支付技術和信用評價體系等孕育而生。
『中國人口基數大,智能手機的普及率高,特別是移動支付深入到生活,都為分享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礎條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許召元說。
許召元認為,共享經濟依托互聯網技術,基於地理位置信息的共享經濟尤其如此,沒有智能手機的定位,共享單車、滴滴等交通類型共享經濟模式將無法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