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變:改變自己『電子病歷』省時省力有針對性
『改變自己,就要從自主管理做起。』全市一千多公裡的輸電線路、五千多座高壓鐵塔,陳國信每次都認真細致地逐一檢查,每次上塔,他都會隨身帶一部相機,用相機拍下不認識的儀器部件和出現故障的部分,下塔後與圖紙對比,就這樣陳國信把鐵塔上所有的部件都認全了,連一個螺絲釘也不放過,出現故障的部分形成文檔,這些照片成了鐵塔的『電子病歷』,在攻關科研項目的時候,查看『電子病歷』就能找到問題所在,可以有針對性的制定『治療方案』。
剛剛進入廈門供電公司的時候,陳國信是一名外線工,他開始練的都是基本功,用兩條打成圓環的繩索,在光溜溜的水泥杆上攀爬20多米,每天爬十幾個來回。制作鋼絞線拉線頭,他要將手指粗的鋼絞線拗彎成圈,再用10號鐵線徒手綁紮,一天要紮幾十米長。別人做完就休息了,而他卻反復練習,手和腳都脫了皮,他只是想做的更好更精細。陳國信的成就不單是努力的付出,還有他精益求精的態度。
厚重的防護服、幾十萬伏的高壓電,陳國信的工作常態就是『高空高壓』。高壓帶電作業工作苦、累、髒、險,有時為了不影響正常用電,高壓帶電工作者不休不眠,奮力搶修有問題的鐵塔和電線,就連吃飯也在塔上。面對如此艱辛的工作,陳國信卻總能找到開心的理由。炎炎烈日下,數十米的鐵塔,他爬上爬下,衣服早已被汗水浸濕,高高的鐵塔上,他一待就是3、4個小時,而這些對於陳國信來說,他早已經習慣了。他把登高相當於爬樓梯鍛煉,陳國信說:『烈日高塔下出汗多,喝再多水也不用擔心上廁所。在地面上檢查高壓輸電線路安全,經常仰視,還不會得頸椎病。』
陳國信在35kv—500kv高壓線路帶電檢修的工作崗位上24年,為廈門輸電網安全運行24年發揮著自己的光和熱,他是身懷絕技的『高空舞者』,他是全國首批輸電線路技術技能帶頭人,他是先後榮獲全國技術能手、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知識型職工先進個人、全國電力行業技術能手、國家電網公司生產技能專家、國家電網公司勞動模范、福建省新長征突擊手等榮譽稱號的高級技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16年12月,陳國信摘得第十三屆中華技能大獎,該獎項由國家人力社會保障部頒發,專門頒發給優秀技術工人和能工巧匠,每兩年評選一次,是技能方面最高榮譽稱號。面對這些成績,陳國信很淡然:『我只是做了自己該做的事而已。』
陳國信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精神是基層一線職工學習的榜樣,在國家電網公司開展的『人人講誠信』活動中,被樹立為誠信典型代表,同時也樹立了基層工作者的良好形象。他伴隨經濟特區的發展而成長,二十四年的努力與奉獻,彰顯了工人階級的愛崗敬業的本色。
陳國信說,一切源於想變、能變、求變。他會一直變下去,像孫行者那樣,以超越自己的變,去實現初衷,贏得人生的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