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醫、食、住、學、走...兒童腫瘤患者為活路奔波
2017-08-16 11:20:53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童童在玩平板電腦車怡岑/攝

  狄德豪開始一把一把掉頭發,不到半年瘦了30多斤,臉頰凹下去,照鏡子時嚇一跳。他反復問自己:『為什麼發生在她身上?』

  他眼睜睜看著芊芊躺在病床上,大腿主動脈上插著手指粗細的管子,躺4個小時,女兒全身的血液被抽出來,流進提取乾細胞的機器,再回輸到身體中。做完這些,父母拿手狠狠地按住傷口,要緊緊按2個小時。

  狄德豪說,有的家長按2個小時按不住了,松開了。『你知道動脈壓力有多大,孩子那個血滋滋地就流出來了,滋到人臉上了。』

  有一次,整個流程做完,已經是晚上8點多了。家長壓著傷口,壓到10點鍾。醫生讓他們回家,病房裡不讓待,可他們住的地方很遠,那個時間,已經錯過了所有的公共交通工具。『你說我們上哪兒待著去?孩子的大腿根,也不能蜷著,否則主動脈一下子冒血了怎麼辦呢?』他們很害怕,就在樓道裡待了一晚上。

  有的家庭租的房子遠,地鐵要一二十站,去兒童醫院一趟兩小時。在地鐵上沒人給孩子讓座,夫妻倆各把一頭,上去給孩子搶座。

  經歷了6個化療療程的涵涵正躺在媽媽的腿上,涵涵媽媽輕揉他的脊背。車怡岑/攝

  

  芊芊的治療方案包括8個療程,歷時8個多月。前5個療程,她和其他孩子一樣,獨自在醫院住著。

  每天凌晨4點,狄德豪就爬起來,用小火煨兩小時,熬出又稠又軟的小米粥。有時他也會煮南瓜粥或牛肉湯,給女兒加強一些營養。

  6點,病區的鐵門緩緩打開,芊芊媽媽帶著熬好的粥走進去。她可以陪孩子待一個小時,幫女兒洗漱,拿早飯給她吃。

  由於化療藥物的副作用,好胃口對這些孩子說來,成了極端的奢侈。

  食物的衛生標准也非常高。化療藥物殺死了癌細胞,也讓這些孩子的免疫力趨近於零。芊芊很容易感冒生病。食物只能買新鮮的,煮到爛熟。

  生日蛋糕也要吃得小心翼翼。楊海豐的兒子嘟嘟,7月底剛滿3歲。病友幫忙買了生日蛋糕,但主治大夫說,蛋糕能吃,奶油不行。嘟嘟鬧個不停。

  楊海豐心軟了,用勺子沾著奶油,讓嘟嘟小小地舔了一口。

  嘟嘟年初確診,患有神經母細胞瘤,至今仍住在血二病房裡。他想吃疙瘩湯,楊海豐一手端著鍋,盯著鍋裡的湯湯水水,一手舉著手機,瞅著網上搜索到的菜譜。孩子生病前,他很少下廚房。

  大多家庭都買了消毒櫃或消毒燈,給餐具一遍遍消毒。有的家長甚至每天早午晚,都要用酒精把地板擦一遍,把每一處縫隙都清理乾淨。

  樓上的『血四』病房裡,住的是等待骨髓移植的孩子。一天三頓飯,家長拎著高壓鍋來來回回。鍋蓋甚至不能在病房外面打開,要直接拎進病房的消毒櫃裡。

  有一個孩子,在做完骨髓移植後出了院。他父親獨自照看他,有一次沒時間做飯,在外面買了個包子給他吃。

  這個包子引發了腸道排異。那孩子重新回到醫院,進了ICU病房,到後來便血,不久就沒了。提起這件事,家長們的聲音立即都壓低了,出現了幾秒鍾的沈默。

  芊芊去做了一個核磁檢查,回來就感染了腮腺炎,可能因為大廳空氣不好,感冒病毒很多。一個腮腺炎又花11萬元,孩子在化療期免疫力特別低,一旦感染,住到醫院的單間裡面,一天就是1.5萬元。

  『居住條件不能太差』,這是家長們的共識。但對張麗會來說,租一個單間的負擔太大。

  騰騰結束化療後,張麗會在兒童醫院附近租了一間屋子,與另一戶人家共用衛生間和廚房。廚房的牆皮已經大面積剝落,因為潮濕,一整面牆上都有一米多高的霉斑。張麗會的消毒措施,只能是用開水煮一煮餐具。

  夏天中午最熱的時候,張麗會坐在蚊帳裡,給睡著的女兒扇扇子。騰騰睡醒了,揉揉眼睛,擠到媽媽懷裡,看上去就和沒有生病的孩子一樣。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