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地方新聞
搜 索
五十五年持續造林護林,荒原沙地變成綠水青山 塞罕壩:生態文明建設范例(砥礪奮進的五年·綠色發展 綠色生活)
2017-08-04 13:55:31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一代接著一代乾,擼起袖子加油乾

  在生態文明建設和京津冀協同發展大力推進的新時代,塞罕壩人進一步明確自身處於『京津冀西北部生態涵養功能區』的定位,扛起阻沙源、涵水源的政治責任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始終將生態文明建設放在治國理政的重要戰略地位,部署頻次之密,推進力度之大,取得成效之多,前所未有。塞罕壩迎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期,進入改革奮進的快速發展期。塞罕壩人真切地感到,自己肩上的責任更重了。

  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進一步明確了塞罕壩所在的承德市的生態地位。

  在2013年2月召開的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對河北張承地區生態建設與脫貧攻堅統籌推進提出要求:『建設京津冀水源涵養功能區,同步考慮解決京津周邊貧困問題。』2014年早春,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和推動下,京津冀協同發展上昇為重大國家戰略。《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將承德列為『京津冀西北部生態涵養功能區』。

  『不能逾越生態紅線的雷池,全力提高生態服務功能,保障京津冀生態安全。這是國家頂層設計對張承地區提出的功能定位,也是新時期塞罕壩人必須扛起的政治責任。』塞罕壩林場黨委書記、場長劉海瑩說。

  發展林業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2008年以來,每年春季習近平同志都會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已持續整整十年。在植樹時,他諄諄叮囑:『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和重要資源,是人類生存發展的重要生態保障。不可想象,沒有森林,地球和人類會是什麼樣子。』 『造林綠化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要一年接著一年乾,一代接著一代乾,擼起袖子加油乾。』

  塞罕壩人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托,植樹造林敢攻堅,改革發展不停步。

  最近幾年,林場繼續增林擴綠,把土壤貧瘠和岩石裸露的石質陽坡作為綠化重點,大力實施了攻堅造林工程。塞罕壩林場林業科副科長范冬冬介紹說: 『在山高坡陡、立地條件極差的硬骨頭地塊上,目前已完成攻堅造林7.5萬畝。明年硬骨頭將全部啃下,成林後將大幅提高林場森林覆蓋率,達到86%的飽和值。』

  千層板林場(塞罕壩林場下屬6個分場之一)的馬蹄坑營林區駒子溝,土層厚度只有薄薄的5厘米左右,平均坡度達到30度,山坡上的樟子松卻長勢喜人。5年前攻堅造林種下的這一大片樟子松,三年保存率達到99%,現在已進入快速生長期,在塞罕壩一年僅60多天的無霜生長期裡,可長高50厘米左右。

  正在全面推進的國有林場改革,將給塞罕壩注入新的活力。

  對全國4855個國有林場的改革和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重視,多次作出重要指示。2015年2月,黨中央、國務院印發《國有林場改革方案》,提出保護森林和生態是建設生態文明的根基,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健全森林與生態保護制度是首要任務。方案將國有林場的主要功能定位於保護培育森林資源、維護國家生態安全,這從根本上明確了國有林場的性質,理順了體制機制。

  現階段,塞罕壩林場的改革實施方案已經制定,提出到2020年森林生態功能顯著提昇、管理體制全面創新等目標,將進一步明確定位、理順體制、完善機制、保護生態、改善民生,促進林場可持續發展。

  『通過改革,塞罕壩林場可以一心一意地搞好森林管護和經營,提高林分質量,發揮生態效益。』塞罕壩林場副場長張向忠表示,『這對我們來說,將是一個巨大的轉變。』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楊雪

【專題】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7·26重要講話精神 喜迎黨的十九大

【專題】砥礪奮進的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