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地方新聞
搜 索
【『一帶一路』光明談③】架設通向沿線國家民眾內心的語言之橋——『一帶一路』光明談之語情研究
2017-04-28 16:02:57 來源:光明網-理論頻道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從信息交流方面,如果我們對別人的語言不太熟悉,我們很難用別人的語言來發布信息,只能轉個彎。這樣的交流實際上是非常麻煩的,影響我們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所以看起來,我們語言不通,或者語言研究比較少,是個語言問題,實際上更重要是信息問題、合作問題。『一帶一路』要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重要的是要把中國的『一帶一路』想法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發展規劃有機地對接起來。語言的溝通、高級語言人纔的培養,看起來是個語言問題,實際上制約著我們在『一帶一路』這條路上走得快還是走得慢,走得好還是走得不好,走得遠還是走不遠。

  周洪波:說到這個話題,我這裡有一個案例,顯示出語言人纔的重要。我們這幾年在研發漢語圖解詞典項目。第一批做了45個語種,第二批做15個語種,我們現在正在做第三批,再做20個語種,等於我們這樣做下來可能就是80個語種,基本上囊括了『一帶一路』沿線大多數國家的語言的入門內容。

  但是我們操作起來就很難,特別是第三批。這些語種,好多我們都沒有太聽說過,特別是非洲的一些小語種,我們要去做這個語種雙語的產品,那只有一種路子,就是通過各種路徑找熟悉這個語種的人,有的可能是借助於一些留學生,或者是借助於正在讀這個語種的碩士研究生,這樣纔能夠把這個項目的翻譯工作完成。所以現在看來, 『一帶一路』沿線的這些語種的翻譯人纔如此稀缺,『五通』難度就更大了。

  把外語教育納入『一帶一路』大視野

  主持人:進行有效的溝通,纔能進行有機的對接。剛纔二位專家指出了語言研究對『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性,也指出了當前我們對於沿線國家語言研究滯後性的一些突出表現。請問二位,針對這些難題和不足,我國當前『一帶一路』的語言規劃的制定和實施過程當中,有哪些突出的亮點?同時還存在哪些亟待改進的地方呢?

  李宇明:我們在『一帶一路』上行走,行囊裡邊最缺乏的東西之一就是語言。語言人纔,不同於一般的翻譯,不是僅僅能夠說話就行,更重要的還要有『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歷史知識、地域知識、政治知識、風土人情知識等。所以實際上培養的是國際化人纔,而不完全是語言人纔。我們國家有很多部門,也制定了很多指導性的文件,對『一帶一路』的發展起了很好的作用,但相對來說,關於語言服務、語言人纔的培養,這方面的論述、指導性意見還是少了點。

  所以,首先,我們應該有頂層設計,來規劃我們國家外語語種的發展,當然其中也包括跨國跨境的語言,比如說朝鮮語、維吾爾語、哈薩克語等。這些語言既是中國的語言,也是我們鄰居的語言,應該有個好的語言發展規劃。

  其次,需要對我們的國情進行了解,我們究竟有多少語言人纔?雖然我們國家已經完成了六次人口普查,但是沒有關於語言情況的普查。雖然我們是一個外語學習的大國,但是這些語言,國家並沒有掌握起來,需要用的時候,不知道這些人纔分布在哪裡。所以我建議,應該把語言人纔的普查掌握起來,建立全國的語言人纔庫。

  再次,語言服務需要市場。到今天為止,我們沒有建立語言服務市場,我們只知道到大學裡邊去找。但是大學也找不到語言服務的提供者和需求者。這中間需要有市場來對接、來調節。

  最後,要通過各種信息化的手段來進行『一帶一路』的信息諮詢、語言服務。因此,應該搭建語言信息服務平臺,把各種信息,通過網絡、通過智能手機,分發到需要者手裡。

  我們現在議得比較多,重視比較多,但是行動起來有很多時候屬於情況不明,有點盲人摸象的感覺。所以怎麼樣提供信息服務、語言服務,應該有國家頂層設計,各個部門齊心參與,共同把這一人類的偉大事業做好。

  周洪波:剛纔李書記說到,要在人口調查中植入語言元素的調查。我最近收到一篇文章,就是專門介紹海外一些國家的。他們實際上在做人口普查的時候,已經把語言作為一個重要的元素在裡邊植入,已經有一些很具體的數據,而且這些數據是跟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息息相關,這點值得借鑒。『一帶一路』語言人纔培養要雙管齊下,一方面是我們國家對各種語種人纔的培養,另一方面我們要在當地國家把漢語作為第二語言來教學。我們可能更多的是通過它的本地的居民,把漢語當做第二語言來教學,這樣可能收到的效果會更好,而且這樣纔能真正解決問題。為此,我建議把漢語作為第二語言進行教學作為今後『一帶一路』的語言人纔培養規劃的重點方向。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楊雪

【專題】一帶一路·合作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