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時評
搜 索
新的開天闢地:『一帶一路』建設
2017-04-26 15:23:39 來源:宣講家網評論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各國發展環環相扣,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沒有哪一個國家可以獨善其身,協調合作是必然選擇。我們要在世界經濟共振中實現聯動發展。中國在夯實互利共榮的基礎方面,提前做好了幾項工作:

  一是成立了絲路基金。2014年11月08日,在北京舉行的『加強互聯互通伙伴關系』東道主伙伴對話會上,習近平宣布,中國將出資400億美元成立絲路基金,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基礎設施、資源開發、產業合作和金融合作等與互聯互通有關的項目提供投融資支持。2014年11月09日,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習近平發出邀請:絲路基金是開放的,可以根據地區、行業或者項目類型設立子基金,歡迎亞洲域內外的投資者積極參與。這是由中國外匯儲備、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中國進出口銀行、國家開發銀行共同出資,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按照市場化、國際化、專業化原則設立的中長期開發投資基金,重點是在『一帶一路』發展進程中尋找投資機會並提供相應的投融資服務。首期資本金100億美元中,外匯儲備通過其投資平臺出資65億美元,中投、進出口銀行、國開行亦分別出資15億、15億和5億美元。2014年12月29日,絲路基金有限責任公司在北京注冊成立,並正式開始運行,金琦出任公司董事長。2015年12月14日絲路基金稱,已與哈薩克斯坦出口投資署簽署框架協議,並出資20億美元,建立中國-哈薩克斯坦產能合作專項基金,這是絲路基金成立以來設立的首個專項基金。

  二是成立了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這是一個政府間性質的亞洲區域多邊開發機構。重點支持基礎設施建設,成立宗旨是為了促進亞洲區域的建設互聯互通化和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並且加強中國及其他亞洲國家和地區的合作,是首個由中國倡議設立的多邊金融機構,總部設在北京,法定資本1000億美元。2013年10月2日,習近平主席提出籌建倡議,2014年10月24日,包括中國、印度、新加坡等在內21個首批意向創始成員國的財長和授權代表在北京簽約,共同決定成立亞投行。2015年12月25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正式成立。2016年1月16日至18日,亞投行開業儀式暨理事會和董事會成立大會在北京舉行。目前,亞投行的治理結構分理事會、董事會、管理層三層。理事會是最高決策機構,每個成員在亞投行有正副理事各一名。董事會有12名董事,其中域內9名,域外3名。管理層由行長和5位副行長組成。

  三是自由貿易區合作、次區域經濟合作的雛形已經形成。在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引領下,中國設想與沿線經濟體發展訴求對接,催生了一系列自由貿易區合作、次區域經濟合作設想。其中,中巴經濟走廊是指中國和巴基斯坦兩國共同打造的中國新疆烏魯木齊—喀什—紅其拉甫—巴基斯坦蘇斯特—洪紮—吉爾吉特—白沙瓦—伊斯蘭堡—卡拉奇—瓜達爾港全長4625公裡的交通大動脈。中印緬孟經濟走廊輻射作用將帶動南亞、東南亞、東亞三大經濟板塊聯合發展。中國西南、印度東部、緬甸、孟加拉相對而言均不發達,此前邦省級別的合作動力有限。而將打造『經濟走廊』上昇至國家層面,能夠通過四國延伸帶動亞洲經濟最重要三塊區域的聯動發展。這既是中國最大的國際責任和歷史擔當,也是中國貢獻給世界的最大確定性。習近平主席強調,『一帶一路』合作倡議契合中國、沿線國家和本地區發展需要,符合有關各方共同利益,順應了地區和全球合作潮流。他指出,『一帶一路』建設不是要替代現有地區合作機制和倡議,而是要在已有基礎上,推動沿線國家實現發展戰略相互對接、優勢互補。

  總而言之,萬事俱備,東風已起。『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不僅具有堅實的實踐基礎,而且也是中國未來對全球經濟增長做出更大貢獻的一種承諾。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已經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可以毫不謙虛地說在全球『一枝獨秀』。與此同時,我們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中國的企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尤其是在鐵路、公路、機場、港口、水電、火電建設方面,在國際上具有明顯的競爭力。『一帶一路』戰略在實踐中強調沿線國家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互聯互通、資金融通、貨物暢通的目的,對推動各國的經濟增長和企業繁榮無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值得期待。

  (作者楊宜勇,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5] 

責任編輯:楊雪

【專題】一帶一路·合作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