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時評
搜 索
新的開天闢地:『一帶一路』建設
2017-04-26 15:23:39 來源:宣講家網評論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2016年12月9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在中南海提出要紮實推進『一帶一路』建設。2017年5月14-15日將在北京召開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將成為中國倡導的『一帶一路』建設進入務實合作、全面推進的新階段。千日磨一劍!這不僅證明『一帶一路』倡議已經逐漸成為亞歐大陸各經濟體戰略共識,而且正在成為推動全球經濟增長的一種新動能。在當前國際形勢錯綜復雜、世界經濟復蘇乏力的大背景下,『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召開無疑將對解決當前世界經濟面臨的問題,推動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續的經濟全球化進程發揮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

  一、『一帶一路』建設戰略意義非凡

  2013年9月7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哈薩克斯坦納紮爾巴耶夫大學發表重要演講,首次提出了加強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倡議。2013年10月3日,習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亞國會發表重要演講時明確提出,中國致力於加強同東盟國家的互聯互通建設,願同東盟國家發展好海洋合作伙伴關系,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合二為一,簡稱『一帶一路』。

  習近平同志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可以和毛澤東同志的農村包圍城市、鄧小平同志的改革開放相提並論,其歷史意義不可低估。『一帶一路』不僅是促進共同發展、實現共同繁榮的合作共贏之路,而且是增進理解信任、加強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誼之路。『一帶一路』將充分依靠中國與有關國家既有的雙多邊機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臺,『一帶一路』旨在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積極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伙伴關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

  1978年以來的改革開放,先是解決了向東開放的問題,然後是解決了向北開放的問題,現在『一帶一路』既要解決向西開放的問題(通過『絲綢之路經濟帶』),又要解決向南開放的問題(通過『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由此,構成了中國東南西北全方位對外開放的全新格局,也標志著中國開放型經濟進入了一個新時代。

  開放型經濟強調把國內經濟和整個國際市場聯系起來,盡可能充分地參加國際分工,同時在國際分工中發揮出本國經濟的比較優勢。2015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於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若乾意見》,從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總體要求、創新外商投資管理體制、建立促進『走出去』戰略的新體制、構建外貿可持續發展新機制、優化對外開放區域布局、加快實施『一帶一路』戰略、拓展國際經濟合作新空間、構建開放安全的金融體系、建設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加強支持保障機制建設、建立健全開放型經濟安全保障體系等方面,全面提出了新時期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目標任務和重大舉措。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楊雪

【專題】一帶一路·合作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