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海口2月5日電(記者王曉斌) 海南省以超常規手段打贏科技創新翻身仗總結大會暨2024年全省科技工作會議4日在海口召開,記者從會上獲悉,通過三年行動,海南的『陸海空』三大科技創新高地已成型起勢。
海南利用氣候溫度、海洋深度、地理緯度優勢,打造南繁種業、深海科技、航天科技『陸海空』三大未來產業。2021年,海南印發『以超常規手段打贏科技創新翻身仗三年行動方案(2021-2023年)』,培育『陸海空』科技創新高地是重要內容之一。
海南省科技廳黨組書記李勁松介紹,三年來,全國一流種業、深海、航天創新力量聚集布局海南,形成了比較優勢。海南『陸海空』三大科技創新高地成型起勢,加快融入國家科技創新體系。
李勁松說,在南繁基地建設方面,崖州灣實驗室、國家耐鹽鹼水稻技術創新中心、熱帶作物生物育種全國重點實驗室掛牌運行,南繁硅谷已建成全國數量最多、空間最大、體系最全的生物育種創新平臺,成為種業產業鏈科技創新標杆。
在深海科技領域,『兩船兩器』『深海一號』『海洋立體觀測網』和『海洋大數據中心』等一批重大深海裝備在海南落地和運行,考古等應用場景更加豐富、應用水平不斷提昇。科考船搭載『深海勇士』號、『奮斗者』號等載人潛水器頻頻自海南出發探索深淵,近3年,我國載人深潛的潛次佔全球半數以上,其中萬米深潛次數和下潛人數穩居世界首位。
在航天科技方面,位於文昌的中國首個商業航天發射場——海南國際商業航天發射中心2022年7月動工建設,首期佔地2000畝,規劃建設兩個中型液體工位、兩個小型固體工位,其一號發射工位2023年年底竣工,以火箭院、中國星網、國家航天局高分中心、空天院為鏈主的火箭鏈、衛星鏈、數據鏈『三鏈』產業生態逐步形成。
海南省文昌市市長劉衝3日在文昌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2024年文昌將推動國際航天城園區乘勢『起飛』,推動航天裝配及異地協同中心、遙感衛星應用產業綜合信息與服務平臺、太空實驗室文昌基地(一期工程)建設項目投產。開工建設海南國際商業航天發射中心特燃特氣配套項目、海南商發能力完善項目。加快推動星河動力運載火箭發射與回收文昌基地等火箭衛星產業集群項目開工建設。(完)
- 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山西方案』2023/03/10
- 今天是20220222正月二十二星期二 具體怎麼回事?202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