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廣西南寧那蓮街『賽巧』迎七夕
2023-08-22 09:29:52 來源:中新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8月21日(中國農歷七月初六),廣西南寧市邕寧區蒲廟鎮孟連村那蓮街上演一年一度的非遺民俗活動『賽巧節』,當地民眾通過祈福、『賽巧』和『點米成畫』等民俗活動迎接即將到來的七夕。當天下午2點,那蓮街八尺江畔的社壇碼頭熱鬧非凡,身穿民族服飾的女子載歌載舞,挑著小木桶在碼頭邊挑水、贈水,村民、游客紛紛上前沾沾福氣。那蓮古街兩側,家家戶戶的『巧女』們早已在門口的花臺上擺好精心制作的『瓜果雕』、繡品和編織品等手工藝品。

  『賽巧』是當天的重頭戲,當地民眾主要圍繞牛郎織女故事相關內容進行創作,參加『賽巧』的手工藝品分為三類:一是用各種時令瓜果制成惟妙惟肖的瓜果雕、柚皮獅子等趣味工藝品;二是展現民俗風情、鄉村風貌的剪紙、刺繡和編織工藝品;三便是堪稱那蓮一絕的『點米成畫』。下午3點,那蓮街古戲臺前頭人頭攢動,來自附近小學的近百名師生同時進行點米成畫、編織和刺繡比賽。沒多久,一幅幅美麗的畫卷及一件件精美的織物展現在眾人面前。

  『點米成畫』即用米作畫,這項技藝需要將大米等『五谷』浸染上色,晾乾後在素描好的圖紙或白絹上進行排列、粘貼,做成五彩斑斕、豐富立體的精美圖案。據悉,『點米成畫』技藝已入選廣西第六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得到進一步傳承和發展。

  據悉,那蓮『賽巧節』最早出現在清朝乾隆年間,當時位於那蓮村的北帝廟建成竣工,『賽巧節』就成了廟宇竣工的慶典活動,村民通過挑『巧水』、賽『巧手』等選出『巧女』,之後這項慶祝活動就演變成了『賽巧』選『巧女』的傳統節日。圖為身著民族服飾的女子在那蓮街古戲臺前進行刺繡比賽。

責任編輯:焦志明
【網絡中國節】七夕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