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從『安居』到『樂居』 老舊小區展新顏,百姓住得更舒心
2022-10-18 08:08:49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探索新型政策機制

  改造城鎮老舊小區,也是促進城市更新的重要引擎。在改造過程中進行的探索和實踐創新,為構建城市更新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提供了寶貴經驗。

  在精簡優化項目審批流程上,各地積極探索。

  湖北省為老舊小區改造設立審批綠色通道,按照項目投資類別、規模大小、復雜程度、區位情況等,分類、分級地制定『情景式』審批流程,推行網上審批。比如,對不涉及建築主體結構變動的『低風險』老舊小區改造,可以不進行施工圖設計審查。經相關部門聯合審查通過的《改造方案》,可以作為老舊小區改造項目辦理施工許可的審批依據。允許將施工許可與工程質量監督等審批事項合並辦理等。

  湖南省將全省項目全流程審批時長均壓縮至19個工作日,並且已有近4000個改造項目依托工程審批系統實現了『一網通辦』。

  山東省青島市將2022年計劃改造的318個小區『打捆』成120個項目,統一立項、設計和施工招標,壓縮了50%以上工作量。

  數字化、智能化手段,幫助老舊小區改造提質增效。

  去年9月,重慶市雲陽縣上線了一個專為服務老舊小區共建共治而研發的App,有效提高了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協商議事的決策效率。居民可以通過App,全過程參與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前期規劃、過程實施和後期管理,在線看公示、讀政策、作表決、提意見、收回復,較好地解決了傳統院壩會到不了、到不齊、聽不清、聽不全的難題,充分保障了每一位業主居民在老舊小區的知情權、參與權、表決權和監督權。該App投入使用以後,居民對老舊小區改造的支持率由原來的40%提昇至95%。

  江西省鷹潭市月湖區在老舊小區改造項目中,安裝了2萬餘個智慧消防終端設備。該區梅園街道九一二社區內,還新安裝了高空拋物監控,並依托物聯網建起了智慧書屋、智慧充電樁等,讓老舊小區變成了『智慧社區』,既有『面子』又有『裡子』。

  貴州省貴陽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搭建起『社區智能化運營管理平臺』,已通過智慧社區建設完成55個老舊小區的數字化改造。通過該平臺,小區管理方可以實時看到房屋數量、實有車輛、周邊服務、用電消防等數據。此外,黨建宣傳屏、政務一體機、24小時自助售藥機、無人售貨機、自助充電設備等智能設備的添置,也便利了居民生活。

  老舊小區改造完成後,還需要完善長效管理機制,做好後續運營。

  秦虹認為,通過完善小區長效管理機制,推動構建『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體系,引導居民協商確定改造後小區的管理模式、管理規約,有利於共同維護改造成果。

  例如重慶市就針對改造後的老舊小區,建立了專業物業管理、社區物業服務、居民自治等3種綜合管理服務模式,積極引導物業服務企業走出小區、融入社區,參與基層治理。渝北區雙龍湖街道將86棟老舊單體樓『抱團』成13個街區,引入專業物業服務企業實行街區制管理;渝中區探索『黨建+物業』模式組建68個社區物業服務中心,初步實現老舊居住社區全覆蓋……後續管理有序,讓許多改造後的老舊小區煥發出新的活力。本報記者李貞劉少華(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首頁  上一頁  [1]  [2]  [3] 

責任編輯:楊金光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