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9日,游人在觀看北京地壇春節文化廟會舉辦的全國優秀民間花會展演。新華社記者李欣攝
主打地方特色更加貼近大眾
演出市場更接地氣
演出市場是我國文化產業的『重頭戲』。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演出市場經初步測算規模超過500億元,今年將達到約535億元。『春節』這一大IP是其保持增長和創新的重要依托之一。今年春節期間,演出市場又有哪些新特點呢?
知名策劃人、文化學者闞乃慶認為,與往年相比,今年春節演出市場整體表現出『下沈』趨勢。『所謂「下沈」,就是演出內容和形式更加貼近民生、貼近大眾、接地氣,在此基礎上也更具新意。可以說,活躍的演出市場通過創新昇級,已經能媲美熱鬧的聚會餐飲、紅火的旅游美景以及各類文博展覽,成為春節新「四大件」之一。』闞乃慶說。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到,作為演出市場的呈現主體之一,綜藝晚會今年顯示了與以往不同的特色,主要聚焦於通過新的表現形式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比如,央視春晚重在將對聯、武術、戲曲等傳統文化形式與當下生活產生精神勾連,運用了符合當代觀眾審美的新方式。以戲曲節目為例,今年央視春晚創造性地將越劇和黃梅戲結合,結合了當代受眾的文化需求,全新演繹了經典唱段《梁祝》,表現出了新時代的精氣神。』央視春晚戲曲節目導演魏道勝說。
除此之外,各地區大型景區內部演出也比往年更受歡迎,且地方特色更為突出。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管理學院副教授王青亦對記者表示,廣州長隆的國際大馬戲表演在春節期間一度由一天一場加到了一天四場;平遙古城開展了『新春樂平遙』『古城新春賞燈會』『橫坡古村新春賞燈會』等一系列演出活動,融入了濃郁的山西風情,反響很好。『這些現象充分說明了「春節」這一文化符號今年在地方演出市場更為成功地實現了文化轉換和產業轉化。』王青亦說。
未來,如何保持我國演出市場在春節期間的創新趨勢,在內容和形式方面更上一層樓呢?這需要對演出市場的受眾群體開展更加細致和精確的研究。『演出市場的受眾正日益年輕化,因而要更多地關注青年人的文化需求和消費偏好。「95後」甚至「00後」新生代會逐漸成為演出市場的主要消費人群。』在王青亦眼中,這一群體的消費特征將越來越體現在科技、個性、在線、互動、體驗等方面。如何在保持優良演出傳統的基礎上,通過創新表演形式和提昇創意的辦法留住年輕觀眾,應成為業界今後重點探索的方向。(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梁劍簫)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全省首推 哈經開區、平房區發布首批『免申即享』事項清單2021/08/19
- 牛!小伙推倒2萬多張多米諾牌再現38個奪金時刻2021/08/10
- 32支球隊參與北京首屆『社區杯』八人制足球賽決賽階段角逐2021/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