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北京海淀 四十年探路創新創業(慶祝改革開放40年·百城百縣百企調研行)
2018-11-06 09:26:42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40年前,海淀是北京的近郊區,境內阡陌縱橫,綠樹成蔭。中國科學院和清華、北大等高校聚集,被稱為中國的科學城,基礎研究一枝獨秀。

  40年間,海淀先行先試,承擔國家科技體制改革試驗田和科技創新產業先行者的使命,探路開拓,活力迸發,被稱為『中國硅谷』,科技創新成為海淀的亮麗名片和金字招牌。

  實力巨變,科技催生海淀式裂變

  海淀的智力資源,非同一般。駐區30餘所高等院校、200多個科研院所、全國四成的兩院院士和數萬科研人員,構成了人纔高地。改革開放帶來『科學的春天』,催生了科技成為生產力的海淀式裂變。

  上世紀80年代,被譽為『中關村創業第一人』的陳春先,開啟了『科技人員下海辦企業』的第一代創業之路。繼而,位於海淀的中關村電子一條街成為中國新活力象征。今天,電子一條街經過不斷換檔提昇,已變身成為創新創業的孵化器。海淀區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從1988年527家高新技術企業,成長到2017年11242家,規模擴大了19.3倍,總收入由2010年7054.7億元增長至2017年21610.0億元,增長2.06倍,年均增速17.3%。

  目前,海淀信息服務業、科技服務業、金融業和教育業四大行業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68%,增長貢獻率超過80%。其中,信息服務業成為發展的『壓艙石』和『主引擎』。

  40年探尋摸索,海淀區依托獨特的資源稟賦,走出了一條矢志創新引領、探索創新驅動、堅持創新發展的路子。2010年,海淀人均GDP已達到1.37萬美元,達到世界銀行高收入標准,2017年,人均GDP為2.5萬美元,已高於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目前,以新技術、新制造、新消費、新金融、新資源、新文化為主要支橕的『創新型經濟』在海淀吹響集結號。

  先行先試,種好改革試驗田

  40年來,海淀區從不局限於自身發展,而是主動擔當服務國家和首都戰略大局,積極承擔國家科技體制改革試驗田重大責任使命,為釋放創新活力探路前行。

  開拓進取、敢為人先,鼓勵首創精神落地發芽。這一點,民營企業家原永民感受頗深:改革開放之初,原永民在中關村經營一家叫做『科源』的餐館,1993年想要進軍飛機制造業時卻遇到了障礙。面對國內從未出現過的私營飛機制造業注冊先例的情況,海淀區勇於先行先試,只用了十幾天時間,就為他辦下了營業執照,這在當時可用石破天驚形容。

  核准第一家不核定經營范圍的企業、積極推動『證照分離、先照後證』改革試點、在全國率先開展企業登記全程電子化改革……40年間,一大批具有鮮明海淀特色的探索經驗上昇為國家決策並在全國推廣。

  今年7月,海淀區政務服務中心『一窗式』改革拉開大幕,9個委辦局17個專業辦事窗口整合,設立投資項目綜合服務區。海淀大力整合政務服務『網上辦』,推出創新服務『碼上辦』。

  『以前是一個窗口一個窗口地找,現在隨便哪個窗口都能辦,太方便了,為海淀的服務點贊!』一名企業代表在體驗『一窗式』服務後由衷地贊嘆道。

  聚焦政策先行先試,海淀始終走在時代前沿。海淀啟動國家科技金融創新中心建設,制定『1+2』科技金融政策體系,推出海淀科技金融15條,目前全區金融機構總數突破3000家,上市、掛牌公司超過950家。

  為解決初創企業融資難題,海淀推出『胚芽企業培育計劃』,扶植優質初創企業從『胚芽』成長為『參天大樹』;為解決上市企業發展和融資難題,發布『龍門計劃』。此外,還發起設立海國東興基金,不以獲取上市公司控制權為目的,不乾預企業經營,用市場化的方法支持優質科技企業發展。

  創新創業,瞄准前沿立足自主

  在環境優美的中關村東昇國際科學園,坐落著一個充滿朝氣的研究機構——全球健康藥物研發中心,它的體制與原有的科研機構完全不同,不僅是國內科技領域首個由外資參與設立的民辦非企業性質科研機構,也是首個政府以PPP模式支持的新型研發平臺。

  頭頂科技史上多項『第一』的帽子,全球健康藥物研發中心落戶海淀,正是海淀區鼓勵創新創業,構建『創新合伙人』關系的一個縮影。『在創新發展的歷程中,海淀區委區政府既是組織者和管理者,也是探索和推動者,更是全程陪伴的合伙人。』海淀區委主要負責人表示。

  為扮演好合伙人角色,海淀區出臺了『創新發展16條』及77條細則,在全國率先推出概念驗證支持計劃,彌補科研機構研發成果與市場化產業化之間空白的關鍵環節。『我們的目標,就是不僅要成為科技成果轉化後期的「推動者」,更要成為科技成果轉化前期的「鋪路者」。』海淀區委書記於軍說。

  海淀在人工智能、高端芯片、量子計算等一系列核心技術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2017年,海淀駐區單位獲得國家級科技獎勵約佔全國1/5;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高達272件,是全國水平的27.8倍。

  在著力打造原始創新策源地同時,海淀聚力打造全球雙創活動標志區。截至今年6月,中關村創業大街及入駐機構累計孵化創業團隊2921家,其中海歸和外籍團隊355家,總融資額277.8億元。2017年,海淀新設立科技型企業2.1萬家,科技型企業3年存活率達到84.7%。

  於軍表示,下一步,海淀將立足於『科學+城』的理念,推動科技進步、科技創新產業發展與城市整體進步高度統一,擔負起構建新型城市形態的責任使命,最大程度提昇廣大人民群眾的獲得感。

責任編輯:邱浩
【專題】改革開放40年·40人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