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這個小本本,林地回了家,就像吃了一顆「定心丸」!』回憶起當年林改那一幕,福建省武平縣捷文村村民李桂林仍內心激動。2001年12月30日,他領到了全國第一本林權證。
17年前的捷文村,村子不大,林多地少,164戶632人,山林有2萬多畝。
『當時山林是集體的,村民要用錢,就上山砍幾棵樹,頭腦靈活的搞木材加工,纔長到碗口粗的樹就砍了。』李桂林回憶說,那時的山林亂砍濫伐,基本管不住。
靠山吃山,沒有改變村民的窮日子。2001年6月,武平縣選取捷文村開展林權改革試點。
消息一出,山村沸騰了。但要改革,怎麼改?山怎麼分,由誰來分?
李桂林記得,當時村乾部挨家挨戶上門,問情況、聽意見,最後決定『山要平均分,群眾自己分』,將集體山林承包到戶。緊接著,村乾部帶著測繪人員走遍全村每座山頭,為164戶人家勘定分界、勾畫四至。
『分山到戶那天,村裡人的高興勁兒不亞於當年的分田到戶。』李桂林說。
通過這次林改,李桂林分到了259畝山林。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全家人開墾荒山,種下了毛竹、竹筍、杉木,發展起林下經濟。幾年下來,一家人告別了貧困,到2004年,蓋起了三層小樓。『每年光筍、竹收入就有兩三萬元,還有林下的藥材,養的雞鴨、蜜蜂,收入不知翻了多少!』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逐步在全國推開,還山於民、還利於民,農村生產力迎來又一次大解放。截至目前,全國確權集體林地面積27.05億畝,發放林權證1.01億本,1億多農戶直接受益,『活樹變活錢、資源變資本』,3000多萬林農在家門口創業就業。林改,拓展了農民增收新渠道,開闢了林業發展新天地。
分林到戶後的捷文村不斷拓路,率先開展林權抵押貸款,組建林業專業合作社,開展山林流轉,沈寂的大山活了。
林改好不好?亂砍能不能管住?農民能不能富?捷文村用實踐做出了回答。10多年來,全村未發生一起盜伐林木案件,未出現一起涉林糾紛,森林覆蓋率達到84.2%,比林改前增長6.2個百分點,農民年人均純收入達到1.5萬元。
『不砍樹,林農也能富。』70多歲的李桂林還常到自家林子裡轉轉,呵護這座『綠色銀行』。他說,昔日『砍樹人』如今成了『看樹人』,林子成了村民的『搖錢樹』,村民的生活一天一個樣。
如今的捷文村,青山翠綠,座座新居掩映在綠蔭中,不少人家有了小汽車。小山村的變遷,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最好印證。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聚焦項目實體提供服務 通河縣全力推進產業項目落地投產2021/08/29
- 趙薇作品被多平臺除名2021/08/27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