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焦點要聞滾動**
搜 索
關於中美經貿摩擦的事實與中方立場
2018-09-24 18:13:03 來源:新華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二)不應脫離世界貿易組織的互惠互利原則談論公平貿易

  近年來,美國從倡導『自由貿易』轉向強調所謂『公平貿易』,並賦予其新解釋。現任美國政府強調的所謂『公平貿易』不是基於國際規則,而是以『美國優先』為前提,以維護美國自身利益為目標。其核心是所謂『對等』開放,即各國在每個具體產品的關稅水平和每個具體行業的市場准入上都與美國完全一致,尋求絕對對等。在美國政府看來,美國與其他國家市場開放『不對等』使美國處於不公平的貿易地位,並導致雙邊貿易不平衡。這種對等概念,與世界貿易組織的互惠互利原則並不一致。

  世界貿易組織所提倡的互惠互利原則,考慮了各國發展階段的差別。在世界貿易組織框架下,發展中成員享有差別和更優惠待遇。這種制度安排是在尊重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發展權的基礎上,積極吸納新的發展中成員加入,以擴大成員數量、增強多邊體制的包容性,也體現了以當期優惠換取後期開放的互惠原則。對於發展中成員而言,由於其處於發展初期階段,需要對產業適度保護以促進良性發展,其市場隨經濟發展擴大後,也將為發達國家帶來更多商業機會。發展中成員享有差別和更優惠待遇,符合包括發達成員在內的各國各地區長期利益,這種制度安排是真正意義上的國際公平。2001年,中國通過多邊談判以發展中成員身份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享受發展中成員待遇。十幾年來,中國經濟實現了快速發展,但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由於中國有13.9億人口,經濟總量數據顯得較為龐大,但這沒有改變人均發展水平較低的現實。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數據,2017年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8643美元,僅為美國的14.5%,排在世界第71位。2017年末中國還有3046萬農村貧困人口。僅以中國經濟和貿易總規模較大為依據,要求中國和美國實現關稅絕對對等是不合理的。美國追求絕對對等的做法,違背了世界貿易組織最惠國待遇和非歧視性原則(專欄1)。

  圖表:專欄1所謂『對等』開放不符合世界貿易組織非歧視性原則新華社發

  世界貿易組織所提倡的互惠互利原則,是各國就所有產業開放市場實現總體互惠和利益平衡,並非狹義局限於每個產業或產品承諾水平對等。由於資源稟賦、產業競爭力的差異,很難實現兩個經濟體絕對對等開放,不同產業關稅水平是有差異的。如果按照美國絕對對等邏輯,美國自身也有大量不公平和不對等的情況。例如,中國對帶殼花生、乳制品和貨車征收的關稅分別為15%、12%和15%-25%,而據世界貿易組織關稅數據顯示,美國相應的關稅分別為163.8%、16%和25%,均高於中國(表2)。

首頁  上一頁  [4]  [5]  [6]  [7]  [8]  [9]  [10]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焦志明
【專題】網絡安全為人民 網絡安全靠人民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