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長江經濟帶,向青山綠水要發展
2018-08-13 13:33:15 來源:《瞭望》新聞周刊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參與長江經濟帶報道的采訪團走進中聯重科,實地了解企業的產品

  協調均衡補短板任重道遠

  對於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路徑的探索,受訪專家對《瞭望》新聞周刊記者表示,當前仍面臨挑戰。主要表現為:一些地方對長江經濟帶生態修復和環境保護的長期性、復雜性和艱巨性認識仍然不足;部分地方在處理發展與保護的關系上尚缺乏大局觀、長遠觀、整體觀;還有一些地區工作責任壓得不實、環境監管執法不夠嚴格、工作措施落實不夠到位……

  比如,在推進長江經濟帶城市綠色發展的過程中,一些城市出現『偏科』現象。東中部城市、省會城市在綠色生產等方面表現優異,但在綠色生態上則嚴重不足,西部城市和小城市的情況則正好相反。

  成長春認為,應對這些現實挑戰,需要促進長江生態環境協同保護。強化環境污染聯防聯控和流域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協同推進『三水共治』。從建立負面清單制度等方面入手,依靠最嚴格制度和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加快建成上中下游相協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生態廊道。

  同時,要推動區域綠色循環低碳發展。充分運用市場化手段,完善資源環境價格機制,以傳統產業綠色化改造為重點,以綠色科技創新為支橕,以綠色金融為杠杆,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與生活方式;完善復合多式聯運交通系統,加快建成安全便捷、綠色低碳的綜合交通運輸網絡。

  『長江經濟帶各地要以環境容量為標准,制定各地的發展目標和規劃,這樣纔能切實做到「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真正探索出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路子。』生態環境部西南督察局督察一處處長白平對《瞭望》新聞周刊記者說。

  生態環境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總工、長江經濟帶戰略環評『三線一單』編制技術專家組組長李天威進一步對本刊記者透露,目前,長江經濟帶戰略環境評價『三線一單』編制工作已經啟動,正組織指導長江經濟帶11省市和有中華水塔之稱的青海,編制『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環境准入負面清單』,分析流域生態安全、人居環境安全面臨的制約和挑戰,評估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生態環境壓力,構建分區環境管控體系,為保護與發展提供最基本的依據。

  聚焦高質量發展,多位受訪的基層乾部和專家認為,長江經濟帶仍然存在不少需要彌補的短板。例如,區域之間發展不平衡不協調、自主創新能力總體不足、中低端產業比重過高等問題仍較為突出,傳統的粗放型發展方式仍佔較大比重,需要圍繞著新技術、新業態、新產業、新模式做好綠色發展這篇大文章。

  調研中,本刊記者了解到,一些地方在築牢綠色發展的體制機制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例如,重慶市強化了綠色發展的考核激勵,把區縣經濟社會發展考核中的綠色發展權重提高到30%以上,綠色發展考核力度持續加大;將綠色發展考核情況作為乾部提拔任用、管理監督的重要依據,對成效較好的通報表彰,同等條件下優先提拔重用,對存在問題的及時約談,對整改不力的進行組織調整。(記者 王磊 王仁貴 曹瀅)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責任編輯:邱浩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