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源頭上切斷電信詐騙『黑手』
電信詐騙要想實施成功,就得有人相信而且主動將錢款交給犯罪分子,因此只要提高警惕,犯罪分子也就無計可施。易觀智庫分析師董振認為,避免被騙要做到『三不一要』:不輕信。不輕信來歷不明的電話和手機短信,不管不法分子使用什麼花言巧語,都不要輕易相信,要及時掛掉電話。不透露。鞏固自己的心理防線,不因貪小利而受不法分子或違法短信的誘惑,無論什麼情況,都不向對方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銀行卡等情況。不轉賬。學習了解銀行卡常識,保證自己銀行卡內資金安全,決不向陌生人匯款、轉賬。要及時報案。萬一上當受騙或聽到親戚朋友被騙,請立即向公安機關報案,可直接撥打110,並提供騙子的賬號和聯系電話等詳細情況,以便公安機關開展偵查破案。
中國銀聯日前發布安全提醒,電信詐騙案、盜竊銀行卡、非法套現、冒用他人銀行卡、網絡消費詐騙形勢依然嚴峻,其中超過90%是由於個人信息泄露引致,已成為犯罪主要源頭。除個人信息泄漏外,通過社交網絡平臺、欺詐APP軟件、惡意二維碼等進行詐騙的案件也頻發,移動互聯網領域支付犯罪大幅增加。
針對層出不窮的詐騙手段,如何防范保衛資金安全?專家認為,上網時要『擦亮眼睛』,警惕釣魚網站,不點擊短信中的鏈接,不在不明網站填寫銀行卡卡號、有效期、安全碼、短信驗證碼等信息;警惕免費WIFI,避免使用免費WIFI進行網絡支付,以免被不法分子盜取用戶名和密碼;使用移動支付時,建議APP上只綁定小額銀行卡,刪除APP前,切記要解除綁定的銀行卡,以減少個人支付賬戶被盜用的危險。
對外經貿大學法學院副院長丁丁認為,銀行卡、手機卡已成為犯罪分子的『目標』,需要銀行和工信部門大力配合,加強電信行業監管,采取一些反詐騙技術措施。公安部門應加大打擊力度,對詐騙行為嚴懲不貸;電信部門加大管理力度,發現此類詐騙電話進行技術屏蔽;涉及信息部門加大保密力度,確保信息不外露;教育部門加大教育宣傳力度,幫助學生提高警惕。
有關部門正在抓緊行動,加大防范打擊通訊信息詐騙工作力度。工業和信息化部已於今年5月份部署縱深推進防范打擊通訊信息詐騙工作,切實加強實人認證工作,組織開展用戶實名登記人像比對試點工作,強化電話用戶信息動態復核,著力治理境外來源詐騙電話,加強釣魚網站和惡意程序整治,依法開展網上詐騙信息治理,著力壓縮詐騙信息傳播渠道。(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崔國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