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信詐騙,指不法分子通過電話、網絡和短信方式,編造虛假信息、設置騙局,對受害人實施遠程、非接觸式詐騙,誘使受害人給不法分子打款或轉賬的犯罪行為。當前,電信詐騙已成為危害公民個人信息、財產安全甚至生命安全的一大公害。加大對電信詐騙的打擊力度,保障公民信息和財產安全,是百姓的共同期望。
花樣繁多層出不窮
記者曾有過這樣的經歷:由於在淘寶上購物頻繁,收到一個號碼歸屬地顯示為杭州市的『中獎』電話,獎金10萬元,但要在5個小時內匯款5000元到某賬戶作為『手續費』,否則會收到法院傳票,對方不斷催促匯款。『這很明顯是騙局,在利用你「期待中獎」的心理,套取你5000元甚至更多匯款。』北京市中倫文德律師事務所律師周忠勝向記者分析說。
在位於北京市豐臺區的郵儲銀行新華街支行,一位60歲左右的客戶拿出一張陌生人寄給他的『銀行卡』,說卡中有8.8萬元,但需要給指定賬戶轉賬2000元纔能激活並取款。支行工作人員仔細辨認發現『銀行卡』是偽造的。櫃員張彥春向記者介紹,有些客戶已多次遭遇電信詐騙,累計受騙金額達數萬元,但是仍然『很固執』,甚至與銀行工作人員爭吵。『電信詐騙犯罪分子就是抓住有些人想不勞而獲的心理,連哄帶嚇地騙錢。』張彥春說。
隨著人們快遞的增多,『自導自演型』新型詐騙『粉墨登場』。家住廣州的一位網站工作人員李先生向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講述了自己的經歷:『今年6月中旬,我接到一個自稱是郵政工作人員的電話,告知我有快遞因為有毒品被警方查扣,並提供一個警方電話。打通電話後,對方自稱是毒品犯罪調查科民警,讓我與銀行方面聯系,給銀行卡昇級或將錢轉存入「安全賬戶」,還特別強調,此事關乎我的清白,讓我不能向周圍的人透露。我當時嚇壞了,趕緊想去銀行匯款,幸虧銀行工作人員問明情況後制止了,但現在想起來還後怕。』
『連環詐騙』同樣觸目驚心,讓人防不勝防。犯罪分子獲取乘機人員航班信息後,點對點向乘機人發送短信,謊稱所訂的飛機航班延誤,建議乘客改簽或退票,要求乘客聯系短信內的『客服』電話,按提示通過手機銀行、ATM機、網上銀行、支付寶、微信等進行操作,輸入『操作代碼』(其實是轉款金額),從而轉走受害人資金,繼而再借各種理由實施詐騙。今年6月,浙江溫州、海南儋州兩地公安機關聯合行動,抓獲以機票退改簽為名實施詐騙的犯罪嫌疑人20人,打掉3個詐騙窩點,初步破案50餘起,涉案金額達百萬元。
據周忠勝介紹,電信詐騙手段越來越隱蔽,花樣層出不窮。一些受害人多年的積蓄一夜之間被犯罪分子騙取,個別受害人因此輕生,對受害人的生命和家庭都產生巨大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