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綠色大計』繪制動人生態畫卷
站在北川新縣城的高處眺望,遠山如畫。
『北川的森林覆蓋率由2010年52.3%增加到63.2%,增加了10.9個百分點。』北川縣林業局天保辦主任周進與他的同事,見證了地震後北川對自然生態植被的全力修復。災後十年,北川全縣共完成植被恢復57.7萬畝,累計營造林9.95萬畝,增加森林面積38萬畝。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依托特色森林景觀資源,北川全面推進森林生態旅游發展,老百姓也受益其中。』周進說,2017年,全縣林業產值突破14億元,比2007年增加了8億元。
十年前,北川三次產業的比重為32.8:42.1:25.1;十年後,北川三次產業的比重為21.5:33.4:45.1。第三產業佔比接近一半,並超過第二產業近12個百分點。一組數據的對比,揭示了北川的『綠色崛起』。
據介紹,地震後的北川,大力實施『綠色崛起』發展戰略,變生態優勢為發展優勢,念好『山字經』,打好『生態牌』,三分之一的縣域面積被劃入生態紅線,5個鄉鎮被命名為省級生態鄉鎮,創建省級生態村1個,趟出了一條少數民族貧困地區綠色崛起、後發跨越之路。
『綠色崛起』的不僅僅只有北川。曾經的地震災區,在災後恢復重建中始終堅持以生態重建為重,把生態修復與生態發展有機統一,使得曾因地震滿目瘡痍的土地成為『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地方,讓當地老百姓真正過上了靠山吃山、在家門口就能賺錢的日子。
『扭角羚,差不多一千斤,有水牛那麼大,共3只。其中2只扭頭看了一眼就慢慢走了。那只最大的,?——,先瞪了我們一眼,然後一下朝我們的面包車猛衝過來,頭一埋,角就紮進了前胎。明顯感覺車頭向下一沈,輪胎頓時就沒氣了。』馬文虎俯身埋頭,舉起雙臂,學著扭角羚進攻的樣子,『它還不罷休,圍著車子,用角使勁撞、使勁搖,車子整得嘎嘎響。』
馬文虎,在青川縣唐家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水池坪保護站工作已經25年。談到幾年前從摩天嶺巡山回來遇到的驚險一幕,他仍心有餘悸。但在講述這些時,他卻面帶微笑,似乎在講一個熊孩子。
談及汶川地震對保護區的傷害,馬文虎說,當時山體垮塌了很多,去巡山時發現垮塌的岩體下發出腐臭,應該是埋有動物,後來發現扭角羚數量明顯減少了。所幸,這幾年,在人類的保護下,各種野生動物的數量都在不斷增加。『國家一級保護獸類有大熊貓、川金絲猴、扭角羚等;一級保護鳥類有白尾海雕、斑尾榛雞、綠尾虹雉等。』
唐家河良好的生態環境、神秘的野生動植物、潔淨的空氣和適度的氣溫,吸引著絡繹不絕的游客,成了青川縣發展旅游的亮麗名片。
近幾年,依托唐家河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青川縣青溪鎮陰平村大力發展鄉村旅游,被授予『中國鄉村旅游模范村』榮譽稱號。全村431戶農戶,有305戶發展鄉村民宿旅游,從業人員超過全體村民的90%。該村旅游純收入2016年就突破了3000萬元,人均突破2萬元。
家家戶戶都是統一的川北民居,都有菜地、果園,乾淨生態的蔬菜、四季不斷的水果……村計生乾部李冬梅說,陰平村風景好、空氣好,夏天平均氣溫僅20多度,很適合發展鄉村旅游。
『災後重建對我們發展鄉村旅游推動很大,道路、橋梁、住房、水電氣光纖等基礎設施都是那時搞好的。沒有好的基礎設施,客人就進不來、留不住。』村民梁仕倫家有11間客房,一年純收入十二三萬元,每年留宿的客人來自成都、重慶、西安等多個地方,『沒有打廣告,都是口口相傳,回頭客很多。』
黨的十八大以來,青川縣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發展理念,依托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以新型城鎮化為載體,以全域旅游為支橕,整體推進生態旅游工作,把生態旅游業作為縣域經濟特色支柱產業。2017年,全縣共接待國內外游客618.5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27.8億元。
沿著乾淨筆直的青磚小路緩緩上行,路旁水溝的清流叮咚作響,水車在悠悠旋轉,梨樹的嫩葉在春日的艷陽下閃著鵝黃的柔光。一塊菜地裡,一位中年婦女正哼著小調,怡然自樂地打著蒜薹。
進入新時代,明確新要求,開啟新征程。在昔日的地震災區,勤勞的人民正用率先脫貧攻堅、率先發展振興、率先致富奔康的勇氣,釋放出建設幸福美麗新家園的新動能,全力以赴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為現實。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延壽縣:『文藝+宣講』讓黨史學習教育『有滋有味』2021/09/02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