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共體』將分級診療落到實處
金寨縣花石鄉大灣村鄉村醫生楊靜(化名)是村裡現有的三位村醫之一,大灣村有3521名村民,其中貧困戶242戶,貧困人口717人,目前貧困人口已全部納入簽約服務對象。楊靜幾乎掌握著每名患病貧困戶的狀況,她需要定時上門給貧困戶送藥、看病。由於各個自然村之間相對分散,又是崎嶇的山路,最遠的時候楊靜走過近十公裡山路。
綜合醫改中,分級診療制度是『牛鼻子』,牽一發而動全身。這就必須推動『首診在基層、雙向轉診』,但百姓看病是自由的,不能強制轉診,若僅靠提高基層醫保報銷比例難以有效引導,必須加快提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引導建立柔性雙向轉診制度。安徽省衛計委健康脫貧辦主任楊緒斌向記者分析。
鄉村醫生在最基層監控村民的健康狀況,遇到不能診治的,由上一層的鄉鎮醫院接手;疑難雜癥,再接著向上轉診,這是分級診療的一般模式。楊緒斌認為,醫改的核心是提供安全有效的醫療服務,因此分級診療也應從這一核心出發,讓鄉鎮衛生院有實力提供更加便捷優質的醫療服務,從而讓患者自願在基層看病。

安徽省首創的縣域醫共體與其他省市的類似舉措最大的差別在於『共同』二字,即縣級公立醫院與基層醫療機構是利益的共同體、責任的共同體和發展的共同體。以膽結石這一常見病為例,金寨縣人民醫院院長吳傑給記者舉了個例子,普通膽結石手術,在縣級醫院約需四五千元,在鄉鎮衛生院只要兩千左右。『這就說如果他(膽結石患者)能在基層診治的話,就能省下一半的錢,把常見病患者留在基層,符合縣級醫院和鄉鎮衛生院的利益,更能減輕患者奔波求醫之苦和醫療費用負擔。』吳傑說。

為讓基層能留住更多患者,幾家醫共體牽頭醫院對金寨縣人民醫院實施精准幫扶,全院中級以上職稱醫生分別與鄉鎮衛生院醫師、村醫建立師帶徒關系,手把手、『一對一』專門幫帶。同時搭建遠程會診平臺,實現三方視頻交流,鄉鎮衛生院醫生可直接向大醫院專家在線請教。『在醫共體機制下,幫扶基層就是幫助自己。縣鄉村之間形成良性互動,不僅使醫共體的利益最大化,也最符合老百姓的利益。吳傑說。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延壽縣:『文藝+宣講』讓黨史學習教育『有滋有味』2021/09/02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