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產業融合發展是產業興旺的新道路
十九大報告明確將產業興旺放在鄉村振興戰略總要求的首位,用意就是強調解決三農問題的第一要務仍然是發展農村生產力,產業興旺是推動鄉村振興的原動力,也是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經濟基礎。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這就為如何實現產業興旺指明了方向,並闡述了產業興旺的實施路徑。就經濟學角度而言,產業興旺的關鍵在於提高資本回報率,一二三產業能否實現有效融合的關鍵在於,如何平衡各產業在產業價值鏈所處的位置。鄉村振興中的產業興旺要以農業為基本依托和核心,但又不能局限於農業產業,鄉村發展和農民富裕也不能僅僅依賴於農業產業。
首先,以生產和加工環節的縱向一體化推動產業融合發展。用工業化方式經營現代農業,改變農業作為種植業的傳統面貌,提昇在產業價值鏈上的位置,通過規模經濟提高資本回報率。其次,積極為產業融合發展提供空間一體化基礎。與城市相比,農村具有土地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好的優勢。可以根據區位狀況選擇發展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通過范圍經濟提高資本回報率。再次,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產業融合發展,通過發揮企業家纔能提高人力資本回報率,使更多鄉村人纔有動力留在農業,從事農業及延伸產業,更好實現鄉村人纔振興。第四,以融合發展模式創新推動產業融合發展。經過多年的積極摸索和大膽創新,我國出現了多種融合發展模式,如農業內部有機融合模式、全產業鏈發展融合模式、農業產業鏈延伸融合模式、農業功能拓展融合模式、產業集聚型發展融合模式。以產業發展模式的創新,增強農業在產業價值分配上的談判能力。
四、創新提效鄉村振興戰略的治理體系
要將兩個融合發展落到實處,使之真正成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離不開有效的鄉村治理體系。
首先,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制,其中,黨的領導是關鍵。鄉村振興要解決的是農村發展這個中國發展最大的『短板』,鄉村振興戰略的政策和工作方針千頭萬緒,沒有一個堅強的領導核心是無法實現的。2017年12月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健全黨委統一領導、政府負責、黨委農村工作部門統籌協調的農村工作領導體制。黨政一把手是第一責任人,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特別是縣委書記要當好鄉村振興『一線總指揮』,鄉村振興的考核結果作為選拔任用領導乾部的重要依據。
其次,創新鄉村治理體系,走鄉村善治之路。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自治是鄉村治理的具體實現形式,德治是自治得以實現的文化基礎,法治是自治得以實施的法律依據和手段。創新鄉村治理體系,首先要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核心地位,並推動村黨組織書記通過選舉擔任村委會主任,以與村民自治體制相適應。自治、法治、德治三種基本治理手段,圍繞黨的領導這一核心機制,共同構成了有機統一的、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鄉村治理機制。
鄉村振興戰略與以往農村發展政策呈現出的最大不同就是強調黨的組織領導和政治保障功能,形成上下齊抓共管的新局面。可以說,黨管農村工作,是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的最大特色所在,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和實現鄉村振興的最根本的制度保障。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政治經濟學研究室副研究員)
作者簡介
姓名:陸夢龍
工作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政治經濟學研究室
職稱:副研究員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延壽縣:『文藝+宣講』讓黨史學習教育『有滋有味』2021/09/02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