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在談文化自信的時候,可進一步追問,我們的文化自信到底是『什麼文化的自信』。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五千年文明史,使我們易於接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自信的提法。但是,除了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自信之外,我們也應該大力提倡紅色文化自信,紅色文化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文化成果,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時期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吸收中外優秀文化養分所創造的先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人和廣大人民群眾優良傳統和品格風范的集中體現。紅色文化近百年的歷史,孕育了豐富的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為文化和符號文化成果。可以說,紅色文化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的結果,是中國共產黨人根據新的歷史境況做出的創新與推進。這二者之間是歷史延續而非歷史斷裂,並且形成了一種彼此支橕、相互促進的共存關系。沒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文化自信,是輕飄的『忘本』之舉;沒有紅色文化的文化自信,則是茫然的『丟魂』之態。基於此,我們很有必要對紅色文化保持清醒的認知和足夠的自信。
當然,紅色文化自信不是簡單的喊口號和發指令得來的,而是必須建立在紅色文化自身的理論魅力和發揮作用的實踐基礎之上。事實上,中國紅色文化百年歷史,不僅書寫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華彩篇章,而且迎來了中國從『站起來』『富起來』走向『強起來』的偉大征程。在理論魅力上,紅色文化作為中國共產黨政黨文化的重要內容,在同各種主義和思潮的競爭乃至斗爭中脫穎而出,成為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重要文化表達;其堅定的人民性立場、雅俗並舉的理論風格,獲得了人民大眾的高度認同;其豐富的精神性內涵、實踐性品質支橕著中國共產黨由弱而強、由簡而巨,紅色文化成為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在實踐基礎上,紅色文化產生於一個國家從落後挨打走向獨立自主,從後發跟跑走向並跑趕超甚至引領時代的偉大實踐。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底氣不斷提昇,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當今世界,要說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這些偉大的實踐,都為紅色文化自信提供了有力的經濟、政治支橕,也獲得了有力的制度化保障和民心基礎。
既然如此,紅色文化自信如何纔能在現實生活中成為鮮活的實踐呢?具體而言,踐行紅色文化自信可從以下三方面著手:第一,建構紅色文化記憶。紅色歷史不應是停留在過去的歷史,而應該成為當代人的集體記憶。當前,我們的紀念館、博物館、遺址地等都是紅色記憶的物質存儲載體,在互聯網時代的當代中國,將作為紅色記憶的存儲載體發揮重要作用。加強紅色記憶存儲載體的建設,在情感紐帶下對紅色記憶進行選擇和建構,加強紅色記憶的輸出渠道建設,催生形成億萬中華兒女的群體性記憶結晶。第二,加強紅色符號傳播。符號是內涵闡釋與意義攜帶的綜合體,紅色符號亦如此。作為中國共產黨奮斗歷程的符號凝練,其在文化傳播與價值傳承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革命時期,漫畫宣傳畫等圖像符號、標語口號等文字符號、旗幟徽章等象征符號發揮著引領民族精神、凝聚革命熱情的重要作用。在當今中國,符號仍然是重要的價值傳遞與精神凝聚載體。宣傳思想部門與黨的輿論機構應充分發揮其價值引領與紅色文化傳承的作用,增強大眾的紅色文化自信。第三,強調紅色儀式的展示。踐行紅色文化自信有主動踐行與教育引導兩種取向,而儀式教育則是潛移默化影響大眾文化心理的重要方式。儀式作為大眾教育的重要渠道與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包括紀念活動、民間慶祝、大小文藝晚會等多種方式。在儀式的展演中,以紀念日為核心的紀念活動是最具代表性的儀式表達。舉辦圍繞黨的紀念日、偉人誕逝紀念日、建國紀念日等為中心的紀念活動,結合文藝演出和文化講演等方式,可以加強紅色文化傳播的有效性,增進大眾的紅色文化自信。
總之,在新時代的中國,我們尤其要堅定紅色文化自信,增強紅色文化自信的底氣,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下,積極踐行紅色文化自信,不斷滋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自信文化。
(作者:中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副教授。本文系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三五』規劃項目『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掌握意識形態工作話語權重要論述研究』(課題批准號為MYZX201702)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