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地方新聞
搜 索
【網絡媒體走轉改】脫真貧,真脫貧!明皇陵旁的東陵村有何高招?
2018-01-18 16:11:23 來源:中國青年網  作者:宋莉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陳冠玉告訴大家,再過幾天東陵村的合作社就成立十周年了,到時候希望大家都能來看看。中國青年網記者宋莉攝

  陳如芬如今已脫貧,除了她自己的奮斗,也少不了東陵村合作社的幫助。說起合作社,如今74歲的陳冠玉老人是這裡的『大名人』。2008年,64歲的陳冠玉聯合村裡幾個種糧大戶,率先在全縣成立了村級新農村建設資金互助合作社,利用社員的閑散資金,以資金互助的方式抱團發展,為東陵村貧困戶脫貧致富和村裡的創業項目提供資金支持。目前,合作社已被授予國家級示范合作社。

  2014年7月底,陳老還建立了全縣第一個『合作社+殘疾人+貧困戶』模式的扶貧基地,越來越多的殘疾人和貧困戶走上了致富的道路。幾年來,扶貧基地已先後幫助近30戶貧困戶實現脫貧,陳如芬就是其中之一。陳冠玉老人也被村民贊為幫助貧困戶脫貧的『老黃牛』,並獲得『安徽省農民創業帶頭人』的稱號。

  『以造福人民為最大政績』:脫真貧,真脫貧!

  剛走進東陵村時,『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這句標語牌尤為醒目。東陵村村支部書記李筱姣說,能幫助老百姓把日子過得更美是她的追求。

  東陵村村支部書記李筱姣。許夢宇攝

  東陵村能有現在的發展離不開村乾部對於這個村的管理和規劃。『在農村建立規章制度是很有必要的。』說起這個,李筱姣很有感觸,她說,過去有些村民生活實在困難,成了村裡的低保戶,在大家的幫助和他們自己的努力下成功脫貧,『不過很多人脫貧後,條件不符合低保了,還不願意出來,做他們的思想工作挺困難。』不把制度性的評比透明化,會讓人覺得有『貓膩』,於是她們開始把各項規章制度一條條整理出來放在公示欄,大家照此對比一目了然,也打破了『老好人』和不公平的議論。

  另外,李筱姣告訴中國青年網記者,新時代裡的信息化管理很奏效,對農村而言也是這樣。『外出務工人員,可能只對涉及到自家的事感興趣,不便於其它事情的宣傳和管理,我們為此專門建了一個群,把在外的人都拉進來,有什麼新的政策可以在群裡進行宣傳和解讀……』

  發揮大學生村官的作用也是當前的一個亮點,李筱姣說,目前他們正在著手建設東陵生態旅游觀光園,把合作社產業基地打造成明皇陵的後花園,總理知青點的生態園。描述起未來的規劃,這位女村支書滿懷憧憬,她指著看起來有點『荒蕪』的角落說,以後旅游景點建好了這裡就是廚房,這裡是東屋,這兒是……她不停地比劃,或許對於不熟悉這裡的人來說,無法想象這片土地未來會是哪番場景,但是對於李筱姣來說,對於東陵村近期的發展場景規劃她早已了然於心。

  『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掉隊!』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2018年是全面貫徹中共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改革開放40周年。如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的新年賀詞中提到的:人民群眾有了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們朝著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就又邁進了一大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要將改革進行到底!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楊雪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