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地方新聞
搜 索
【網絡媒體走轉改】滁州東陵村:明皇陵牆腳下的脫貧致富新途徑
2018-01-17 21:19:04 來源:央廣網  作者:張宣劍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央廣網滁州1月17日消息 『在東陵村如果貧困戶想創業的,租用我們合作社的棚子,合作社只收1000塊的成本錢,在合作社你可以選擇種植草莓、葡萄、桃子,可以通過創業來帶動致富。另一方面,如果不想在這邊創業,可以選擇在合作社務工,一天70塊錢,一年算下來也是萬把塊收入。』陳冠玉說。

  東陵村位於鳳陽縣城西南8公裡,北與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皇陵僅一牆之隔,是李克強總理曾經下鄉插隊的地方。東陵村總面積8.9平方公裡,總人口4622人,13個自然莊,26個村民小組,1089戶。

  今年74歲的陳冠玉是滁州市鳳陽縣大廟鎮東陵村新農村建設資金互助合作社理事長。2008年陳冠玉聯合村裡幾個種糧大戶,率先在全縣成立了村級新農村建設資金互助合作社,利用社員的閑散資金,以資金互助的方式抱團發展,為本村貧困戶脫貧致富提供資金支持。

  在東陵村共有51戶貧困戶,這51戶貧困戶全部入股資金互助專業合作社,參與利潤分紅。截至目前,合作社已幫助20戶扶貧戶就業脫貧,帶動6戶貧困戶成功創業脫貧;作為東陵村創業培訓基地,近三年東陵村舉辦各類培訓班6次,培訓各類人纔1000餘次。

  要想實現真正的脫貧就要先脫掉貧窮的思想,在過去,貧困戶過於依賴政策脫貧,而現在應該改變這種思想,要讓他們主動去脫貧,通過創業,通過自身的努力甩掉貧窮的帽子。在陳冠玉心中產業扶貧是幫助貧困戶脫貧的一個很好的途徑,很多時候貧困戶不通過自身的努力也是不行的。

  從2008年至今陳冠玉不曾拿過一分錢工資,在創辦合作社的前期,陳冠玉也遇到了各種挫折阻力,但從沒有想過放棄。在這位質朴的莊稼漢心中,開工就沒有回頭箭,咬著牙也要把資金互助合作社辦起來,無論如何都要幫助村民脫貧。

  『我們想做的就是通過產業去脫貧,現在不可能全部依靠政策去脫貧,不可能你自己不去努力只依靠政策,只有貧困戶的思想改變了,願意通過自身的努力去脫貧纔是真正的脫貧。』陳冠玉向記者介紹到,在資金互助合作社一個草莓大棚的收益在2萬塊錢左右,一個扶貧戶如果承包一個大棚,一年的純利潤就將近2萬塊錢的收入,這是脫貧的一個很好的途徑。

  見到陳如芬的時候,她正在草莓大棚裡忙活著,對於陳如芬來說,2017年最值得驕傲的應該是大女兒考上了鳳陽中學(鳳陽當地最好的高中)。幾年前,她和自己游手好閑的丈夫離婚後,獨自一人帶著三個孩子,生活異常貧困,甚至連住的地方都沒有,在了解情況之後,陳冠玉讓她來到了資金互助專業合作社務工。

  『剛開始是種植蔬菜,後來合作社幫我找了一個大學生幫忙建草莓大棚,然後慢慢開始乾起來的,之前連住的地方都沒有,現在我在鳳陽縣城都買了房子,女兒也考上了最好的高中,這些都多虧了陳冠玉理事長和資金合作社。』陳如芬說。

  經過十年的發展,東陵村資金合作社社員由20人發展為現在的320人,社員入股資金由8.9萬元變為130萬元,大棚設施等固定資產總值約320萬元,2016年盈利80餘萬元。目前,合作社已流轉土地800多畝,其中經果林園300多畝,大棚草莓蔬菜60多畝,花卉苗木130多畝,高效農作物300多畝,擁有現代化日光溫室大棚一座,3組連棟大棚一座,鋼架大棚100多個,一個現代新型農業產業園初步形成。

責任編輯:王傲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相關新聞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