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地方新聞
搜 索
【網絡媒體走轉改】脫真貧,真脫貧!明皇陵旁的東陵村有何高招?
2018-01-18 16:11:23 來源:中國青年網  作者:宋莉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中國青年網鳳陽1月18日電『哇,這是生菜吧?那這邊的是草莓嗎?』『不不不……這是茼蒿。』剛走進安徽省鳳陽縣大廟鎮東陵村農業示范區,記者便被滿眼的大棚吸引了。棚外溫度接近零下,積雪還未完全化掉,棚內卻是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

  東陵村市級現代農業示范區和蔬菜大棚。中國青年網記者宋莉攝

  1月16日上午,中國青年網記者跟隨由中央網信辦主辦,安徽省網信辦承辦的2018『新時代新夢想』全國網絡媒體新春走基層活動,走進安徽省滁州市鳳陽縣大廟鎮的東陵村。

  東陵村北與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皇陵僅一牆之隔,所以老百姓都稱東陵村是明皇陵的『後花園』,用東陵村村支部書記李筱姣的話說,咱們這兒的村民都是曾經守陵人的後代,是地地道道的東陵人。李筱姣向中國青年網記者介紹,這裡也是李克強總理曾經度過三年知青歲月的地方。

  『我們這裡沒有其他村能夠作為特色來發展的礦產資源,也沒有雄厚的產糧基礎,但我們有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歷史優勢……』李筱姣說,不讓種地成為農民唯一的經濟來源,因地制宜,根據村裡得天獨厚的優勢謀發展,照樣可以做得好。就是在這樣的一種改革精神的指引下,東陵村整出了自己的特色鄉村發展之路,在2016年獲得安徽省生態村、安徽省旅游示范村榮譽稱號。

  那麼,這個生態村和旅游示范村有啥發展『高招』?

  激發貧困群眾的內生脫貧動力,帶領群眾發家致富

  陳如芬端著一筐自家種植的大棚草莓請大家品嘗。中國青年網記者宋莉攝

  『如芬,如芬,來給大家伙講講你的奮斗史。』在東陵村,陳如芬這個名字家喻戶曉。她是三個孩子的母親,曾經也是東陵村的特別貧困戶。與丈夫離異後,她獨自帶著三個未成年的孩子上學,生活非常困難,甚至連住房都沒有,眼看三個小孩就要輟學。在這種情況下,村委會和合作社幫助她解決了臨時住房問題,並安排她在合作社打工。2009年,她租了8個鋼架大棚,陳如芬說,『那時候我從閨蜜那兒拿了幾千塊錢,開始種地,生活步入正軌。』

  9年後的今天,陳如芬已經有31個蔬果大棚,『一個人實在忙不過來,和妹妹、妹夫一起搞這個,沒有自然災害的話,一年能有十幾萬的收入吧。』2016年,陳如芬還在縣城買了一套123平米的房子,一套屬於自己和孩子的房子。大女兒也很爭氣地考入鳳陽縣最好的高中讀書,二女兒和小兒子也都在上學。

  聽陳如芬講訴她個人生活的變化,不禁讓人想起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新年賀詞中提到的『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沒有哪一件事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必須要靠自己不斷的努力,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慢慢來。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楊雪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