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地方新聞
搜 索
北京首間兒童臨終關懷病房啟用 讓孩子在平靜中離開
2017-12-23 14:04:30 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計巍 李青彤 范永敬 邵欣敏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雛菊之家』為孩子們准備的臥室

  在周翾的努力推動下,中華醫學會兒科分會成立了兒童舒緩治療亞專業組

  『他現在很平靜,你就安靜地陪著他,好嗎?靜靜地和他說說話,把想說的都告訴他,他聽得到的……』兒童血液腫瘤醫生周翾一邊給昏迷中的陳子超導尿,一邊輕柔而緩慢地與他的媽媽蘇梅交談,『今天晚上他的呼吸可能會越來越不好,因為,他在慢慢離開。』

  『記得最好不要動他,每一個小動作都可能會讓他覺得很疲憊、很沈重。就安靜地陪著他,好嗎?讓他知道媽媽很愛他。』周翾繼續說著。蘇梅一一點頭答應,眼淚像雨水一樣打在病床的被子上。

  2017年11月8日下午,北京第一間由專業醫生團隊建立的兒童臨終關懷病房——『雛菊之家』正在經歷著它的第一次告別。

  走向生命終點的孩子們

  在雛菊之家的病房裡,8歲的陳子超像是進入了深深的『睡眠』。

  半個多月前,因神經母細胞瘤復發,陳子超的身體急轉直下。復發前一天還在學校參加拔河比賽的他,很快無法站立,逐漸不能進食。

  兩天前,陳子超的眼睛突然開始變得模糊,看不清楚東西。『他會不會很害怕?』蘇梅緊緊地攥著手,然後又把臉埋在手掌間,喃喃自語:『他會不會很痛苦?』

  正在漸漸陷入昏迷的陳子超,有時會說一些夢話。讓蘇梅感到意外的是,他用很大的力氣背了一句詩: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她不明白,為何一個8歲的孩子會在昏迷時背出這麼悲愴的句子。

  讓蘇梅更加不知所措的是,因已無法自主排尿,陳子超的腹部正在鼓脹得如一個堅硬的小山包。

  周翾的到來,讓她安定了一些。

  在中國,平均每1個小時,就有4名兒童被診斷為惡性腫瘤,最常見的為白血病、淋巴瘤和實體腫瘤。兒童白血病中通常會有20%的病童無法被治愈。而作為兒童實體腫瘤發病率第一位的神經母細胞瘤——尤其是高危晚期的患兒,無法被治愈的概率會更高。

  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以下簡稱『北京兒童醫院』)做了20多年血液腫瘤醫生的周翾,幾乎每天都在面對患有這類疾病的孩子。一直以來,這些無法被治愈的病童,都會被勸離醫院。『但到生命臨終的時候,這些孩子的病痛和心理問題,以及家長的心理問題,會更加嚴重。』周翾說。

  2015年2月,林文娟的兒子小石頭同樣被查出神經母細胞瘤晚期。當進一步檢查得知瘤細胞已經浸潤到骨髓中的時候,林文娟知道兩歲多的兒子被治愈的可能性已經非常低。

  在給小石頭進行『化療-手術-化療-移植』這一連串積極治療的同時,林文娟還做著一件對自己十分『殘忍』的事。

  那一年間,她追蹤了解了四五個因為同種疾病而進入生命末期的孩子。到現在她還記得那些折磨人的聲音——一個小男孩,因為腫瘤末期難忍的疼痛,不斷地用頭撞牆;還有一個女孩因疼痛躺在床上不斷地呻吟、哭喊。

  『我想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我怕我孩子大出血,我怕我孩子疼得受不了,我害怕這些可能會有的癥狀發生的時候,我招架不了。』林文娟說。在跟著那幾個孩子去經歷的時候,林文娟覺得,自己的心在一點一點地,變得堅硬。

  但她還是怕,『因為在孩子最後的階段,如果不再選擇化療等治療手段的話,將不會再有醫院接收你,而你又根本不知道該怎麼處理孩子的後續的那些可怕的情況。』

  2016年7月10日,小石頭的病復發後,林文娟向周翾打聽北京有沒有這樣的病房:可以讓孩子在專業醫生的幫助下,在家人的陪伴下,帶著愛少些痛苦的離開。得到的答案是:暫時沒有。但是她可以得到周翾及其跟訪團隊的遠程幫助。

  離開醫院前,林文娟在周翾的『舒緩治療』門診建立了一個『特殊檔案』——可以用於開一些專門的止痛、鎮靜類的藥物。

  『實體腫瘤終末期,90%的病人都會有疼痛,其中87.1%的病人會存在中到重度的疼痛,如果你不能控制孩子的疼痛的話,就先別說什麼關懷了。』周翾說,『很多家長跟我說,我可以接受孩子治不好,但沒辦法接受他那種痛苦。』

  林文娟現在的手機裡還保存著,在小石頭生命最後三個月間,她向周翾發出的幾十條求助信息:

  2016年8月14日:周主任您好,孩子的兩只眉毛之間鼓起來一個大包,我們應該怎麼處理?

  2016年10月1日:小孩有兩天不吃飯了,口腔肌肉被腫瘤擠壓變形,口腔一直有血滲出,這種情況需要做什麼?

  2016年10月3日:主任您好,今天早晨他的心跳146,心髒跳動幅度特別大!請問有什麼方法可以讓他舒服些嗎?不勝感激!

  2016年10月4日:周主任您好,小石頭在今天凌晨三點三十分很安靜地走了,沒有出血,感謝您這段時間真誠又專業的指導與陪伴……

  『最後那三個月,周主任除了遠程給我專業的指導,告訴我該怎麼辦,她始終還在安慰我,那些簡單的「沒關系」「很正常」,對我來說就是莫大的幫助,讓我能夠平靜下來。雛菊之家這個病房曾經是我的夢想,真高興它今天實現了。』2017年10月31日,林文娟在北京第一家兒童臨終關懷病房『雛菊之家』的啟動儀式上說。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楊雪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