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多家企業推出快遞隱私面單 效果怎樣,如何普及?
2017-11-16 09:13:16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許晴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加密顯示用戶信息加強企業內部監管加速完善法律法規

  快遞信息不能『回收利用』

  一個快遞包裹由什麼組成?除了運送的物品,還有填充用的泡沫、氣泡紙或保溫冰袋,一兩層快遞盒,以及貼在盒子上的快遞單。

  快遞包裝可以回收利用,誰知道快遞單竟然也有『回收利用』的可能。中國互聯網協會發布的《中國網民權益保護調查報告2016》指出,快遞單已成信息泄露的重要載體。

  近期,順豐、菜鳥、京東等多家物流平臺和快遞企業加速推出隱私面單,為個人信息安全保駕護航。此舉效果怎樣,如何普及,本報記者進行了調查采訪。

  掃碼纔能看用戶信息

  『雙11』購物節剛過,快遞派件員比平日更加忙碌。在北京海淀某小區,快遞公司的派件員正在用公司配備的掃碼槍掃描快遞單。據他介紹,今年8月起,他負責的區域開始使用隱私面單。不同於一覽無遺的傳統面單,隱私面單對寄件人、收件人信息進行了特殊處理,部分信息用條形碼、二維碼、星號或表情符號等特殊符號代替,讓不少人拍手叫好。有網友說:『不用花時間處理快遞單,快遞包裝可以想扔就扔了。』

  10月16日,順豐速運宣布『豐密面單』服務正式上線,可以實現收寄件人姓名、手機、地址全面隱藏或加密顯示。順豐收件員或派件員將通過雙向隱藏電話號碼的方式聯系客戶,客戶收件時則使用電子簽收功能直接在手持終端上簽收。

  5月16日,菜鳥網絡聯合EMS、百世快遞、中通、申通、中國郵政集團公司、天天、德邦、圓通、韻達等主要快遞公司,宣布正式上線隱私面單,面單上電話號碼的中間四位將用星號代替。

  早在去年6月,京東集團已經開始試運行『微笑面單』,隱去用戶的部分姓名和手機號信息,用笑臉符號(^_^)代替。除此之外,京東還研發了一款專門服務於配送員的手機應用軟件,派件員需要通過手機軟件纔能查詢和聯系客戶。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說:『快遞單是個人信息最密集的地方,信息很有價值,獲取簡單直接。隱私面單主要避免了針對特定對象的信息盜取。同時,這也意味著個人信息的數據化,保管在公司手裡的大量用戶數據到底怎麼使用,還需要給出明確說法。』

  快遞單成賺錢香餑餑

  一張薄薄的快遞單,能挖掘出多少信息?

  暴露在傳統面單上的,除了收件人和寄件人的姓名、手機號、地址外,還可能有用戶網名和購物詳情。把這幾項信息組合起來,結合網絡『人肉』,不難分析出個人愛好、家庭成員、經濟情況等私密信息。

  今年4月,湖北荊州公安機關破獲了一起案件。某快遞公司員工利用工作便利,專門收集購買書畫、保健品、紀念幣等貴重物品的客戶快遞單,整理後再轉手賣給兜售偽劣保健品、假冒收藏品賣家,供其實施精准詐騙。

  《中國網民權益保護調查報告2016》顯示,47%的參與調研者經常將寫有個人信息的快遞單直接扔掉而不加處理。同時,在4.8億網購用戶中,過半曾遭遇個人信息泄露,一年因個人信息泄露等遭受的經濟損失高達915億元。

  用戶隨手扔掉的快遞單,成為不法商家的『香餑餑』。根據面單『質量』高低,價格也有不同。一條交易次數較少的『新鮮』快遞信息可以賣到2元,不『新鮮』的則打包出售。購買物品為奢侈品、母嬰用品、保健品等的快遞單,每張則可以賣5—10元。買主購買到快遞單之後,可能用於網絡刷單、信息推廣、精准營銷,甚至電信詐騙、入室盜竊。

  中國已經是世界快遞第一大國,2016年中國快遞業務量首次突破300億件,人均使用快遞近23件。11月6日,國家郵政局通報2017年前三季度郵政行業經濟運行情況,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完成273.9億件,同比增長29.8%。中國電子商務協會政策法律委員會副主任阿拉木斯說:『快遞信息泄露損害了行業,破壞了相互的信任關系和市場的正常運行。』

  『快遞信息泄露,侵害了用戶的隱私權、個人信息權和安寧權。如果涉及電信詐騙,用戶的財產權也可能被侵害。如果有人把收集到的個人信息售賣給他人,不管出不出問題,都已經損害了消費者的各種權利。』朱巍說。

  7月24日,《快遞暫行條例(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其中提出『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當建立快遞運單及電子數據管理制度,妥善保管用戶信息等電子數據,定期銷毀快遞運單,采取有效技術手段保證用戶信息安全。』10月3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草案)》第二次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其中也有專門章節強化電子商務數據信息保護。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楊雪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