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6月23日,江西省鄱陽縣古縣渡鎮張家坽村村民在進行洪水過後的消殺防疫工作。新華社記者萬象攝
『要毫不動搖把公益性寫在醫療衛生事業的旗幟上』——以『破』為『立』,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攻堅拔寨
醫改,公認的世界難題。
讓13億多人民看上病、看好病、看得起病,考驗著中國共產黨人的執政魄力與執政智慧。
如何既突出醫院的公益性,又保證醫院的正常運營、保障醫護人員待遇?怎樣在不增加群眾醫藥費用負擔的同時,充分調動公立醫院改革積極性?織密織牢全球最大基本醫療保障網的同時,又該怎樣應對全國年診療量近80億人次的挑戰?
醫改面對著最難啃的硬骨頭。
『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習近平總書記為醫改難題刻下定盤星。
『要毫不動搖把公益性寫在醫療衛生事業的旗幟上,不能走全盤市場化、商業化的路子。』
『政府投入要重點用於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不斷完善制度、擴展服務、提高質量,讓廣大人民群眾享有公平可及、系統連續的預防、治療、康復、健康促進等健康服務。』
人民至上,是健康中國建設、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清晰的指向。
『以藥養醫』是長期以來掣肘醫改進程的痼疾。2015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深改組第十一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提出破除公立醫院逐利機制,直指『以藥養醫』等問題。
路徑清晰、措施得力,方能成效顯著。5年來,我國醫療機構收入結構持續優化,醫藥費用過快增長勢頭得到初步遏制,個人衛生支出佔衛生總費用比重由2011年的34.8%下降到2016年的28.8%。
推進分級診療也是黨中央的一劑改革良方。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鼓勵構建醫療聯合體,醫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路徑日漸清晰。
在上海,推進分級診療與加強兒童醫療衛生服務改革結合而成的兒科醫療聯合體,給不少家庭帶來了好消息:家門口的社區醫院兒科有了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的『金字招牌』,用藥、診療、培訓標准化,小病社區處理、疑難重癥上轉,不必為了頭疼腦熱的小問題『捨近求遠』去大醫院了。
醫聯體的構建,不僅變『百姓追著服務跑』為『服務圍著百姓轉』,也讓醫院有了更明晰的定位。從『管治病』到『管健康』,目前,全國94.7%的地市級以上城市有了自己的醫聯體,19個省份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量佔總診療量的比例呈上昇趨勢。『小病在基層、大病到醫院、康復回基層』的合理就醫秩序逐漸形成。
青霉胺、魚精蛋白、絲裂霉素、地高辛口服液等一些產量小、利潤薄的臨床必需用藥都曾在多地出現局部性、結構性短缺,『救命藥』『孤兒藥』短缺成為社會熱頻詞。
藥片雖小,人命關天。『要密切監測藥品短缺情況,采取有效措施,解決好低價藥、「救命藥」、「孤兒藥」以及兒童用藥的供應問題。』——習近平總書記主持的中央深改組會議就解決短缺藥問題進行研究。
2017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中央深改組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改革完善短缺藥品供應保障機制的實施意見》,提出通過定點生產、協調應急生產和進口、完善短缺藥儲備等多種方式,讓醫患雙方早日告別『一藥難求』。
這是我國首次在國家層面就藥品短缺問題從體制機制改革方面推出『一攬子』解決方案。國家短缺藥品供應保障工作會商聯動機制現已完成139個藥品供需對接情況摸底,精准確定造成藥品短缺的原因。
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是全民健康、全面小康的『攔路虎』。
溝壑縱橫、十年九旱,沒有自來水、沒有像樣的路——過去幾十年,提起山西省岢嵐縣,常會被諧音稱為『可憐縣』。岢嵐縣趙家窪村半山腰土路盡頭的三間草坯房,是貧困老人王花仁的家。92歲的王花仁患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十幾年了。
2017年6月21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走進了她家,拿起桌上的『精准扶貧手冊』一頁頁翻看,一項項算賬。『家裡的地還種得動不?家裡人現在身體都怎麼樣?現在看病花錢還多不多?』聲聲詢問,透出總書記對黃土地老鄉奔小康放不下的掛念。
防止『病根』變『窮根』,山西省從今年起對全省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施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等『打包』救助。今年6月,王花仁肺部感染在岢嵐縣人民醫院住院,原本6700元的住院費由新農合補償4100元,再加上民政救助2600元,政府全部『兜底』解決了。
補小康『短板』要下『繡花』的功夫,精准脫貧離不開『靶向治療』。截至2017年,我國已對農村貧困患者遴選兒童白血病、兒童先天性心髒病、食管癌等9種大病開展集中救治,健康扶貧工程已分類救治300多萬貧困患者。
5年來,全國財政醫療衛生支出從2013年的8280億元提高到2017年的14044億元(預算數),佔全國財政支出的比重從5.9%提高到了7.2%;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標准從25元提高至2017年的50元。
5年來,我國建立起覆蓋城鄉、相互銜接、多層次的醫療保障網;城鄉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基本建成,村村有衛生室、鄉鄉有衛生院,打造出家門口的『15分鍾醫療圈』;14類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惠及全人群全生命周期……
從基本入手,從基層改起,分層次推進。健康中國背景下深化醫改的特點可總結為:注重實效性,推動醫改由打好基礎轉變為提昇質量;注重長期性,推動醫改由形成框架轉變為制度建設;注重綜合性,推動醫改由單項突破轉變為系統集成和綜合推進。
今年5月,國際著名醫學雜志《柳葉刀》將中國列為全球醫療進步最大的5個國家之一。『中國醫改這一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項目將為全球健康治理貢獻寶貴方案。』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施賀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