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遭遇厄運不失誠信 癌癥夫妻開荒山種果樹還債
2017-10-09 10:02:02 來源:華西都市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誠信:開荒山種果樹要把債還清

  生病後,郭榮超常一個人默默坐在院子裡,思考自己還能做什麼,『借的錢,一定要還,要言而有信。』

  『種果樹,勞動沒有種莊稼繁重,收入也更高。』郭榮超說,他決定把屋後的荒山用來種果樹。2013年底,他揣著500元錢,先後去了樂山、綿陽等地,向當地的果農學習。綿陽一位果農告訴他,核桃和李子,都十分耐運輸,利於後期銷售。

  學會嫁接技術後,郭榮超回到家中,開始在後山挖起一個個栽樹的坑,將900多棵核桃樹苗種在了荒山上,同時栽種了少量的李子樹。

  看著滿山核桃樹,想著公路還未通往家中,郭榮超決定再修一條路,既方便其他村民出行,也有利於今後核桃運輸銷售。

  半年過去,一條能通三輪車的便道彎彎曲曲延伸到郭榮超的家門前。『等3年後核桃豐收了,首先是還債,一定要還清。』郭榮超說。

  摘帽:改種李子樹帶動村民致富

  2016年,核桃樹該掛果了,但是郭榮超沒有等到豐收的喜悅。『核桃樹生了蟲,大片大片地死。』郭榮超說,對他來說,折本2000多元,損失巨大。

  『幸好政府脫貧攻堅工作人員來了。』郭榮超說,雖然2015年擺脫了『低保戶』的帽子,但是他所在的排桶村是貧困村,他也是貧困戶。鎮政府工作人員了解到他果園的情況後,立即向雁江區林業部門求助。『當天下午,農技師就趕來了。』

  郭榮超說,在農技師考察過後,建議他把核桃樹都換成李子樹。他聽從建議,只留下了100多棵核桃樹,又栽種了400多棵李子樹。

  今年,郭榮超先栽的100多棵李子樹掛了果,因為量少,他並沒有銷售,而是送給朋友、同學品嘗,『讓他們評價效果,沒想到蘇州有老板要,26元一斤,可惜只賣過去5公斤。』

  郭榮超說,因為這5公斤李子,現在江蘇有兩位老板已經預定了明年的李子,一個100公斤,一個50公斤,『今年打廣告,明年打銷路,後年還債。』

  看到郭榮超種植李子樹成功,有其他村民加入,郭榮超幫他們購買樹苗。熟練掌握了嫁接、栽種技術的郭榮超,成了村民的義務技術指導員。

  『現在村裡有了80多畝李子樹,我自己只有13畝。』微微發胖的郭榮超,說起自己的李子種植技術滿臉堆笑。

  受益:『健康扶貧』實施藥費微支付

  『現在我感覺還有奔頭。』郭榮超說,在鎮政府的幫助下,果園現在情況很好,重要的是,雁江區實行『健康扶貧』後,他們夫妻倆住院費用幾乎實現『微支付』。

  2016年,雁江區『健康扶貧』微支付措施在資陽市推廣,2017年1月1日起,雁江區貧困人口住院已經實現『零支付』,此舉也走在了全省前列。

  『我兩個月至少要住3次院,最長時間一次住8天。』周菊芳說,每次發病後,丈夫都用摩托車載著她,到鎮上中心醫院住院,一次實際需要1000多元,全年住院費用超過3萬元,但得益於『健康扶貧』,她實際一年只需支付600多元,『有時候甚至是零支付。』

  『這麼多年,洗頭梳頭,解手換衣,啥子都要靠他。』周菊芳說,很感謝丈夫4年來的體貼照顧,『什麼他都一個人扛著,真的苦了他了。』

  郭榮超說,自己身體情況好一些,平時也靠藥物維持,『我們門診一年開支還是要6000多元,我必須努力掙,不能一直伸手找政府。』

  祥符鎮黨委副書記劉修英說,郭榮超夫婦的情況在鎮上,甚至雁江區都可能是唯一的,他們自強不息的精神令人感動。得知郭榮超自己修通便道後,政府出資,幫他把便道進行了拓寬。村集體經濟發展起來,政府對他們的扶貧資金入股,以後還有分紅。政府還貼息給他貸款10000元,讓他再從事養魚。『為了他的果樹盡快見收益,我們爭取給他配備了專門的農技師。』劉修英說。

  王文婷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田雪皎攝影報道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