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中國夢·踐行者】張玉田——首位駕駛我國商船勇闖北極東北航道的船長
2017-09-22 18:04:02 來源:大洋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大洋網訊 趁著張玉田船長從國外回到老家河北固安做短暫停留又即將奔赴歐洲的間隙,記者采訪了這位大名鼎鼎的船長。他是首位駕駛中國商船航行北極東北航道的船長。他從一名水手做起,為航海事業奉獻了30年。今年已53歲的張船長盡管不善言辭,但敘述的話語字字有力量,他首航北極東北航道遭遇重冰區、走波斯灣航線與海盜擦肩而過的種種經歷,聽起來是那樣的驚心動魄。

  駕駛中國商船五次航行北極東北航道

  2013年8月15日,中遠海運集團永盛輪首航北極東北航道,作為永盛輪船長的張玉田心情很激動:『為了這一天我們已經准備了很久。』2012年,中遠海運集團就開始為此次航行進行各種准備,還聘請了許多專家指導。張玉田說,首航從江蘇太倉港出發,過白令海峽,入北極冰區,橫穿俄羅斯北方四海和巴倫支海,終點是荷蘭鹿特丹港。開闢北極東北航道,比走馬六甲海峽、印度洋、蘇伊士運河的傳統航道要節省約十天航程、300噸燃油,具備較大的經濟價值。

  張玉田船長坦言,走北極東北航道確實面臨很多困難:北極地區海洋基礎設施還不夠完備,水文資料缺乏,氣象和海洋數據服務,包括海冰和冰山的綜合信息服務還相對欠缺,無線電和衛星通信有嚴重的局限性,加上空間的廣闊和環境的嚴酷,更使北極地區實施生命救助與防污染緊急響應顯得尤為困難,『北極航線的港口距離很遠,一旦出了問題救援隊要幾天纔能趕到,有冰的情況下還得用破冰船開路。因此必須准備好各種情況的應急預案,備件、物資都要備足,確保不能出現任何問題。』他說。

  第一次在冰區航行,船長張玉田慎之又慎,公司請了破冰船引航開路,還有兩名俄方引航員在船配合。在東西伯利亞海初次遇到流冰時,永盛輪謹慎操作,避免船體與流冰擦碰。張玉田說:『在冰區航行最大的困難是流冰的不確定性,它會漂移,有時候真的只能隨機應變。』

  2013年9月1日,永盛輪在維科基茨基海峽遭遇大面積冰區,冰區綿延上百海裡,冰密度達90%以上。盡管有破冰船開路,但船舶的航行仍是異常艱難。隨著海冰越來越密,厚度和硬度都大大加強,船速很快降到6節,兩船距離約4節。海面上的冰連成一片,深灰色的冰丘露出水面足有四五米高。破冰船駛過後,開出的航道很快被密集的大小冰塊覆蓋。如何確保船舶航行在破冰船開闢的水道內,並保持與破冰船適當的距離,以防止浮冰再次堵塞水道,同時還要及時避開體積較大的浮冰,避免浮冰與船體發生激烈碰撞,這絕對是對船長專業素質與心理素質的雙重考驗。

  張玉田沈著應對,利用自己的專業判斷和操船技藝准確地發出一道道清晰的指令,指揮船舶『精確』尾隨頻繁調整航向的破冰船。破冰船過後冰塊迅速聚集,航道很快合攏,張玉田緊盯破冰船與航道,確保船舶始終航行在約30米寬的航道之內,同時及時調整航速,縮短船舶與破冰船的距離,以保證船首在冰塊還未合攏時進入航道。張玉田一夜未眠,連續工作13小時,指揮船舶於2日安全駛出重冰區。

  9月10日,永盛輪歷時27天,航行7931海裡安全抵達荷蘭鹿特丹港,這是中國商船第一次取道北極東北航道。在此之後,2015年,永盛輪圓滿完成雙向通行北極東北航道的任務。2016年,作為領頭船和收官船,永盛輪再次圓滿完成了中遠海運集團探索北極東北航道、常態化航行的『永盛+』項目。張玉田告訴記者,第一次的單向行駛加上後面兩次的往返雙向行駛,他在北極東北航道上已經走了五次。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邱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