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中國夢·踐行者】熊玉唐:為稻田增收致富開新路
2017-09-19 18:18:49 來源:多彩貴州網  作者:洪英傑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他,是貴州省糧食作物栽培技術推廣首席專家;

  他,是貴州省直工委『十個專家勞模創新工作室』、『勞模創新專家引領扶貧攻堅工作站』核心專家;

  他,先後帶領團隊參與和主持貴州省糧食增產工程、農業部超級稻示范推廣、農業部高產創建、貴州省科技成果推廣計劃——江優919與江兩優3號高產栽培技術示范推廣等多項糧食科研推廣項目,效益顯著,累計增產糧食50億公斤、增收100億元以上……

  他叫熊玉唐,是貴州省農作物技術推廣總站的研究員。

  1983年,熊玉唐畢業於貴州農學院農學專業,之後一直在貴州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從事糧食作物技術推廣工作,主攻水稻新技術推廣。三十多年來,熊玉唐始終致力於稻田增產增收的探索,為農民脫貧致富做出突出貢獻。

熊玉唐團隊在天柱開展的水稻稀植高產示范創新工作,邀請專家驗收

  『貴州水稻常規栽培的效益不高,必須要應用先進的科學技術纔能增產。』熊玉唐認為,要選用優質高產抗病品種,運用無紡布覆蓋育秧技術培育壯秧,並根據當地生產條件確定合理密度、根據品種需肥特性和土壤肥力確定施肥量、根據秧苗長勢確定追肥期與施肥量,『同時,更要搞好病蟲草害防治。』

  為幫助農民脫貧致富、增產增收,使稻田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聚寶盆、追憶鄉愁的天堂、生態保護的天然屏障,熊玉唐帶領團隊與各地農民積極探索,提出『綠色稻+』的發展思路,為貴州稻田增收致富開闢出了一條新路子。

  熊玉唐告訴記者,『綠色稻+』是他和他的團隊認真分析當前水稻生產形勢提出的今後貴州省水稻產業發展的新思路。

  『「綠色」就是堅持綠色發展原則,「稻+」包括稻作內部技術集成的+,即綠色品種、綠色耕栽、綠色施肥、綠色防控等集成應用;以及稻作外部融合發展的+,即實行稻與其它作物、畜、禽、漁復合共生,與第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熊玉唐說。

熊玉唐在黎平縣直播高產示范田指導驗收

  根據『綠色稻+』的發展思路,熊玉唐和他的團隊因地制宜,根據各個稻區的不同條件和特性,探索出不同的復合種植技術,實現了產量和效益的雙突破。

  在條件較好的稻區,熊玉唐團隊選擇運用水稻超高產精確栽培技術+稻田復合種植技術結合。

  近年來,在興義市馬嶺鎮實施的139.5畝示范樣板,采用Y兩優6號品種,實行大蒜-毛豆-水稻耕作制,全面運用超高產精確栽培技術,水稻平均畝產957.6公斤,最高單產1039.24公斤,創貴州省水稻百畝連片畝產經部級專家驗收的單產紀錄。

  在優質稻產區,熊玉唐團隊則會整合多個項目開展稻+產業,以基地建設、品牌創建、優質高效、綠色發展、訂單生產為指導,推動貴州優質稻產業的發展。目前,貴州優質稻米品牌已得到農業部領導的認可,多次在全國稻米博覽會中獲獎。

熊玉唐在義龍新區水稻超高產示范區栽秧

  在水源條件好稻區,熊玉唐團隊探索推廣稻+漁模式。

  2016年,熊玉唐團隊在從江縣開展扶貧攻堅幫扶行動,以列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的『稻+魚+鴨』復合種養模式為核心,開展優質特色稻魚(鴨)綠色增產增效技術示范及產業化開發,並總結提煉出生態禾+的創新發展模式。

  在勞力緊張的壩區,熊玉唐團隊積極探索水稻機械化新生產技術,集成創新貴州直播栽培體系。

  2015年,熊玉唐團隊積極與華南農大羅錫文院士團隊合作,開展機直播技術進行示范,第二年機直播稻在獨山縣和興義市示范畝產分別達812和841公斤,創貴州省水稻機直播高產紀錄,名列全國機直播產量第三名。

  在交通便利、旅游資源好的稻區,熊玉唐團隊積極探索稻+旅模式,將傳統稻作與稻意創作結合,推動農旅發展。今年,熊玉唐團隊在從江縣佔裡村利用香禾和有色稻在核心區稻田,以世界計劃生育第一村、『稻+魚+鴨』復合種養模式為主題,創作了男孩女孩卡通畫和魚、鴨畫,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參觀、旅游。

熊玉唐團隊在從江佔裡策劃的稻田創意

  『當前,我國糧食生產出現了新的常態。』談及今後在糧食增產方面的規劃,熊玉唐表示,糧食價格上調空間收窄,國內外糧食價差懸殊;糧食生產的成本不斷上昇;耕地剛性減少,地力持續下降,污染日益嚴重,糧食單產提高和品質保證的難度加大;農村勞動力大量轉移,糧農素質下降,傳統的小農經營模式已難有作為;糧食產值佔農業產值比大幅度下降。『如何在糧食不能大范圍、大幅度提價的現實情況下提高效益和糧食產值佔比,是一項艱巨的任務。』熊玉唐說。

  在新的大背景下,熊玉唐表示,將與當前國家扶貧攻堅戰、農業部糧食綠色增產模式與種植業供給側結構改革、貴州『十三五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發展』結合,進行改名、縮面、扶貧、突新。

  『要將糧食增產工程改為糧食綠色增產增效技術示范推廣項目,以糧食增產增效和農民持續增收為目標,以提質增效轉方式、穩糧增收可持續為主線,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之路。』熊玉唐告訴記者,同時大力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的戰略,強化糧食生產科技支橕,以綠色發展為重要內容,大力轉變糧食生產、經營和資源利用方式,集成推廣綠色增產技術,突出優質特色產品創建,『通過模式攻關、典型示范和產業化開發,帶動大面積推廣應用,促進均衡增產增效,全面提昇我省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和效益。』熊玉唐說。

2011年,熊玉唐出席全國糧食生產表彰大會(右一)

  辛勤的耕耘結碩果。

  目前,全國糧食生產突出貢獻科技人員、貴州省農業科技先進工作者、貴州省第二屆科技先進工作者、貴州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貴州省省管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等眾多榮譽皆集熊玉唐一身。

  熊玉唐還善於對技術問題進行思考和總結,其目前已在國內科技期刊上發表文章48篇,參與編著專著4本,主編《耕作與栽培》期刊,出版科普著作2本,編制省技術標准2項,為繁榮我國作物栽培學做出了貢獻。(多彩貴州網記者 洪英傑)

責任編輯:呂小忱

【專題】中國夢·大國工匠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