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港澳臺
搜 索
臺灣『缺電』:天災還是人禍
2017-09-15 09:06:01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非核家園』大躍進

  臺灣如何拼經濟

  『真希望臺積電停電,哪怕只有一秒,因為這樣政府纔會重視。』『8·15』大停電後,有臺灣民眾發出這樣的感慨,引發討論。

  高科技企業臺積電對臺灣GDP的貢獻高達4%,在臺灣經濟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2015年底,時任臺灣地區領導人的馬英九參觀臺積電中科廠時,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便指出,目前臺灣最大的隱懮之一就是缺電,臺灣2017年可能面臨限電危機,臺積電每個廠都有備用電源,但備用電源的用電成本比起臺電貴3倍,『這對產業影響相當大』。停電對於臺積電的影響則『幾乎不可估計』。

  主管全臺科學園區的科技部門官員指出,無預警停電對面板、半導體的傷害會很大,不僅產品報廢,重啟生產也要花時間,無法馬上恢復生產,對產業損失極大,可以說高科技廠是一秒都不能缺電的。而根據臺灣經濟部門的《電源不足時期限制用電辦法》規定,若前一天估計電源供應不足,將先針對工業用戶進行計劃性限電,最後纔會輪到民生用戶。

  『沒有電,誰敢來投資?』缺電問題引發臺灣工商業界熱議。工商協進會理事長林伯豐多次呼吁,『沒有電,企業不會來投資,在不缺電情況下,不反對非核家園,缺電就應考慮核能發電。』

  但民進黨當局堅持『核四不會是臺灣的選項,現在不是,未來也不是。』民進黨為何如此執著地『妖魔化』核電?《聯合報》社論分析:『臺獨』和『反核』一向是民進黨的『兩大神主牌』,民進黨反核的歷史甚至早於追求臺獨的主張……民進黨內並不乏經濟與能源人纔,對臺灣電力供應不可能一無所知。它之所以會讓自己在執政前後陷入口號與現實的兩難,並不是因為愚昧,而是經過縝密的政治精算:口號可以帶來選票,取得執政位置;執政就掌握了資源,也掌握了話語權。絢麗的『反核』口號,先取得政治利益是真;至於無法實現而必須打折的目標,只好以馬虎眼對付。

  2014年決定封存核四後,時任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曾發文指出,臺灣是98%能源都依靠進口的海島,無法與其他國家或地區連接購電;一旦缺電,只能自求多福。在能源多元化的時代,不論是煤炭、天然氣、再生能源或核能,都不應該放棄任何一個選項,應有最佳的『能源組合』。核四3年封存期將於今年底到期。前核四電廠廠長王伯輝曾投書媒體:『假如,政府說寧願缺電、造成空污、企業出走等等都無所謂,就是要堅持廢核!……那麼我建議,早點解決,愈快愈好,設備拆,人員解散,土地還給人民!』

  然而,解決談何容易!唐慧琳說:『現在的說法是,要為核四尋找買家或轉型為火力發電廠,可行嗎?我不看好。臺灣缺電是天災還是人禍?答案明擺著。』記者王堯王平

首頁  上一頁  [1]  [2]  [3]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