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全國涉文物犯罪立案年逾2000起 嫌犯暗語溝通逃避打擊
2017-09-01 09:35:45 來源:法制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滕州大韓村古村落遺址4次遭盜挖曝文物犯罪嚴峻形勢公安部稱

  全國涉文物犯罪立案年逾2000起

  山東省滕州市官橋鎮大韓村東,路兩邊種著成片的玉米。從『大韓村遺址』石碑出發拐過一個彎,玉米地中間被開闢出一條3米寬的過道。往裡走有20多畝裸露著泥土的空地,田壟、玉米稈依稀可見。

  去年12月底至今年2月,這塊田裡埋藏的文物連遭4次洗劫。兩個團伙的20餘名犯罪嫌疑人盜挖國家級文物229件,其中青銅器169件、玉器60件。

  公安部刑偵局副局長陳士渠近日接受《法制日報》采訪時說,近幾年,每年全國涉文物犯罪立案數量都在2000起以上,文物犯罪形勢嚴峻,一些職業盜墓犯罪團伙流竄各地盜掘古墓葬,給國家文物安全帶來嚴重威脅。

  暗語溝通逃避打擊

  滕州境內地上、地下文物資源豐富,包括大韓村古村落遺址在內,全市有700餘處文物保護單位。文物保護單位點多面廣,增加了保護難度。陳士渠說,隨著文物價格不斷上漲,犯罪分子向墓葬伸出黑手。

  記者在大韓村遺址現場看到,盜墓團伙遺留了多個盜洞。一個圓形盜洞直徑約50厘米,有兩米多深,裡面斜插著一根玉米稈。另外兩個方形盜洞距離較近。滕州市公安局官橋派出所所長秦猛告訴記者,這兩個盜洞曾被犯罪嫌疑人回填,雨後塌陷纔顯露出來。

  警方查明,去年12月13日、今年1月27日、2月5日、2月21日,犯罪嫌疑人秦某先後組織兩伙人盜挖古墓葬,後3次均盜得文物。秦某稱,有一次盜出的文物太多,沒能一次帶走,就把一部分埋了回去,後來又去挖了一次。

  『發現「哆來咪」了』,滕州市公安局刑警大隊副大隊長王洪亮介紹說,警方發現,秦某與同伙通話會使用類似的暗語。

  王洪亮告訴記者,犯罪嫌疑人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很難使用文物的學名溝通,因此形成一套暗語。而使用暗語溝通,還可以逃避警方打擊。

  據犯罪嫌疑人交代,盜墓團伙所說的『哆來咪』『大鈴鐺』,是指古代樂器石磬、銅編鍾等;『滿工的』『素的』用以區分文物有沒有花紋;『錯的』代表『錯金』『錯銀』『錯銅』等稀有加工工藝。

  秦猛介紹說,冬夏兩季是盜墓犯罪高發期。盜墓案件發生後,文物保護部門在古墓葬田地四周安裝了攝像頭,但玉米長到兩米多高,不利於觀察巡查,相關部門補償群眾後,對玉米進行了砍伐。公安機關、文物保護部門也對重點保護地點加大了巡查力度。

  陳士渠說,此次被盜挖的229件珍貴文物,全部被追回。警方發現,有的犯罪團伙盜得珍貴文物後,通過地下渠道將文物販賣到國外,危害嚴重。針對這種情況,警方加大打擊力度的同時,會全力追繳文物。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