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地方新聞
搜 索
敦煌『文物醫生』 參與新津觀音寺壁畫修復(圖)
2017-08-18 09:57:20 來源:成都晚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在新津城南,坐落著一座小而美的明代古廟——觀音寺,寺內保存完好的明代佛教十二圓覺壁畫堪與北京法海寺和山西永樂宮壁畫媲美,觀音殿內明代塑像『飄海觀音』被譽為『東方維納斯』。成都平原被譽為天府之國,孕育積淀出思想開明、生活樂觀、悠長厚重、獨具魅力的天府文化特質,諸如觀音寺等眾多歷史資源的保護與挖掘,得以讓人領略一二。昨日,成都晚報記者從市文廣新局獲悉,由於年代久遠,觀音寺的牆壁出現了空臌、起甲、龜裂等病害,危及壁畫與泥塑,亟待修復。預計下月,包括敦煌研究院在內的國內各界文物保護巨擘將為觀音寺壁畫、泥塑會診,擬定維修方案。這一處天府文化的瑰寶有待重放異彩。這是敦煌研究院首次參與成都文物保護,未來可能還會在四川建立基地。

  歷史瑰寶

  新津明代觀音寺內藏『東方蒙娜麗莎』

  明代觀音寺,坐落在成都以南的新津縣。從新津往南,沿著蒲江河行駛約7.5公裡,到了永商鎮,往山間一拐,沿著村道行駛幾分鍾就到了。

  邁過山門,經過清代的木構建築彌勒殿、接引殿,便是始建於明代的毗盧殿和觀音殿。寺內保存完好的明代繪制的佛教十二圓覺壁畫位於毗盧殿左右兩壁,人物造型線條流暢,比例勻稱,豐滿細膩,神態端莊,堪與北京法海寺和山西永樂宮壁畫媲美。其中,清靜慧菩薩描繪得最為精致,身披以珍珠粉勾勒的薄如蟬翼的輕紗,透過輕紗可見肌膚的豐潤和衣飾的優美,被譽為比達·芬奇的傑作早36年的『東方蒙娜麗莎』。而4幅觀音寺壁畫入選了1988年版的《中國美術全集》。

  據了解,壁畫繪制於明憲宗成化四年(1468年),全殿壁畫共有7鋪,面積94平方米,分為上、中、下三層。其中最精妙的壁畫,是十二圓覺菩薩、二十四諸天及十三個供養人像,被譽為觀音寺的『鎮寺之寶』。

  早在1939年,梁思成進行川康考察時,便贊過觀音寺壁畫『工整秀麗、備極妍巧』。1940年,著名歷史學家顧頡剛見到觀音寺壁畫後,於《新津游記》中對其作了專門介紹,贊其『莊嚴肅穆』,呼吁進行保護。在毗盧殿之後的觀音殿內,完成於明成化十八年的系列泥塑,造型生動准確,呼之欲出。其中尤以大型壁塑『飄海觀音』最為精美,被著名美學家王朝聞譽為『東方維納斯』。1956年8月16日,公布為四川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6月25日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