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詞】
從柏林、巴黎到倫敦,從臨近北極圈的芬蘭赫爾辛基,到愛琴海畔的希臘羅德島……隨著習近平到訪的腳步,中歐關系史新的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解說詞】
高層交往,提昇關系定位,拓展合作空間,對接利益契合點。中德兩國,不再局限於經濟伙伴,更是政治和戰略合作伙伴;中法之間,傳承半個世紀前破冰建交的勇氣,開創全面戰略伙伴關系新時代;中英關系,開啟通往『黃金時代』的大門,樹起一座新的裡程碑……
【解說詞】
作為中歐合作重要組成部分,中國與中東歐16國的合作同時也在穩步推進。從北京到捷克,從塞爾維亞到波蘭,習近平積極推動實現『16+1合作』同『一帶一路』建設和中歐關系發展對接,謀求中國和中東歐國家的共同發展、共同繁榮。
【解說詞】
2015年12月25日,首個由中國倡議設立的多邊金融機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在北京正式成立,成為對既有國際金融體系的有益補充。
【同期】英國48家集團俱樂部主席斯蒂芬·佩裡
(一開始)英國、美國和歐洲其他地區有人擔心,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可能試圖取代亞洲開發銀行——亞洲的布雷頓森林體系。
【解說詞】
中國倡導成立亞投行,得到英國等歐洲各國紛紛響應。在亞投行57個創始成員國中,歐洲國家就有18個,佔比將近三分之一。有分析人士說,這是中歐合作共贏的新成果。
【字幕】2014年3月27日法國巴黎中法建交50周年紀念大會演講
【同期】習近平
中國這頭獅子已經醒了,但這是一只和平的、可親的、文明的獅子。
【解說詞】
這一中國版『醒獅論』,加深了歐洲對中國的認識與了解。
【解說詞】
互信不斷增強,合作持續昇級。作為當今世界兩大力量、兩大市場、兩大文明,中歐關系發展,對推動國際力量平衡、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正發揮著日益重要的戰略性、示范性作用。
【解說詞】
中國是世界上鄰國最多的國家之一,周邊對中國具有極為重要的戰略意義。近年來,盡管周邊安全形勢總體平穩,但海上爭端、地緣政治新挑戰等仍然存在。
【同期】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
中國的崛起,周邊國家有的感覺到所謂的受威脅了、不安全了、不確定性了……
【解說詞】
2013年10月,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在京召開,習近平在會上提出『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明確了解決周邊外交面臨的重大問題的工作思路和實施方案。
【解說詞】
一直以來,東盟都是中國周邊外交的優先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