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大國外交》 第二集:眾行致遠
2017-08-30 15:55:00 來源:央視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同期】習近平

  華山,華山這是我家鄉的山。

  【解說詞】

  道古論今、巧用典故,習近平利用多個場合,以形象的表達,闡釋中國的『和』『合』思想。為習近平做英文翻譯的孫寧能舉出很多例子。

  【同期】外交部翻譯孫寧

  習主席他講了明朝的鄭和的故事,鄭和當時下西洋,率領的是世界上最強大的艦隊,但是他去不是要去佔領別人的土地,而是說給別人送去了像絲綢、茶葉,去促進中國和那些國家人民之間的友好交往。

  【解說詞】

  5年來,習近平作為中國『首席外交官』,將熱愛和平、謀求共贏的負責任大國形象傳遞到世界各地。

  【解說詞】

  這幾年,在美國學習和訓練的宋安東,也見證了美國民眾進一步了解中國的過程。

  【解說詞】

  中美相互依存的現狀、兩國關系的錯綜復雜,也引起了宋安東的研究興趣。如今,他已被美國康奈爾大學錄取,將學習中美關系專業。

  【同期】中國冰球運動員宋安東

  中國和美國現在有很多特別復雜的關系,我覺得特別有意思。

  【解說詞】

  宋安東和他在美國的冰球伙伴,2022年北京冬奧會上很可能成為對手,但這並不妨礙他們一直保持友好情誼。

  而競爭與合作,也正是中美關系這枚硬幣的兩個面。關鍵在於,如何把握二者之間的平衡。2015年9月22日,習近平在美國西雅圖發表演講,對『修昔底德陷阱』論調作出直接回應。

  【字幕】2015年9月22日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州當地政府和美國友好團體聯合歡迎宴會演講

  【同期】習近平

  世界上本無『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國之間一再發生戰略誤判,就可能自己給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

  我們願同美方加深對彼此戰略走向、發展道路的了解,多一些理解、少一些隔閡,多一些信任、少一些猜忌,防止戰略誤解誤判。

  【解說詞】

  習近平與特朗普海湖莊園會晤後僅一個月時間,中美雙方宣布,已就經濟合作百日計劃早期收獲達成10項共識,涉及農業、金融、能源等多個領域;2017年6月,首輪中美外交安全對話在華盛頓舉行;7月,首輪中美全面經濟對話舉行。

  【解說詞】

  『寬廣的太平洋有足夠空間容納中美兩個大國。』習近平提出的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原則,為中美跨越『修昔底德陷阱』,實現兩國關系健康穩定發展標注出明確方向。中美之間開展『跨越太平洋的合作』,既是兩國人民之福,也是地區與世界之幸。

  【解說詞】

  『中國是一頭沈睡的獅子,當這頭獅子醒來時,世界都會為之發抖。』隨著近年來中國經濟的迅猛發展,這種『醒獅論』在歐洲變得頗有市場。中歐之間進一步加強溝通交流,顯得尤為迫切。

  【解說詞】

  2014年3月31日,習近平到訪歐盟總部,這是中歐建交以來中國國家元首對歐盟總部的首次訪問。訪問期間,習近平以『橋』為喻,全面闡釋中國對歐政策。

  【字幕】2014年4月1日比利時布魯日歐洲學院演講

  【同期】習近平

  我們要共同努力建造和平、增長、改革、文明四座橋梁,建設更具全球影響力的中歐全面戰略伙伴關系。

  【解說詞】

  高密度、快節奏,11天裡,習近平到訪4個國家、兩個國際組織,出席一場峰會,正式活動總計84場。

  【同期】外交部部長助理秦剛

  習主席每次出訪,日程安排都是異常地繁忙、緊張,往往是多、雙邊活動相互交織,一場連著一場。基本上每天都要有八九場活動。習主席經常是一大早就離開飯店開始活動,晚上很晚纔能回到飯店,強度很大。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楊雪

【專題】改革·印記

【專欄】喜迎十九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