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財經要聞  >  經濟民生
搜 索
『共享』如雨後春筍 是真正盤活資源還是營銷噱頭?
2017-08-18 09:57:20 來源:新華社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共享充電寶在昆明亮相。中新社記者劉冉陽攝

  專家建議包容看待新業態

  記者采訪發現,對於新出現的共享經濟新業態,專家普遍持包容態度,建議在共享經濟發展之初,政府不宜管得過死,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允許不同的模式去試。一方面,國內共享經濟正處於起步發展階段,定位和模式不明晰,仍需探索,是難免的;另一方面,共享經濟的內涵也在延展,最初的閑置資源的共享可能較算是典型的共享經濟,但如今延伸到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都叫共享。

  『任何行業的發展,都會經過野蠻生長的階段,然後纔會成熟起來。是否對社會管理帶來混亂,是政府是否出手的判斷依據。以共享單車為例,如果其投放無序,造成了社會資源的浪費,增添了某地過於突出的管理難題,那政府就該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許正中認為,共享經濟應該包含規模經濟、信用經濟和雲經濟三個要素,之前倒閉的共享單車企業,大多未具備這些要素。

  『用管理實體經濟的那一套,去管理新經濟是行不通的。』許正中建議,政府需要時刻關注這些新業態、新現象,加強研究,做好政策儲備。如共享單車與公共道路資源的矛盾,在不同城市的情況很不一樣,政府的政策就要有區別。

  麻智輝說,現在看起來,共享經濟似乎亂象不少,但往往市場最困難的時候,反而可能是拐點,更加充分的競爭,有助於優勝劣汰。

  另外,對於促進新業態發展,社會誠信體系的機制建設亟需完善。『沒有誠信,共享經濟無法長遠發展。一方面是對消費者,要樹立不能非法佔有或毀損他人財物的觀念;另一方面是對企業主體,避免發生撈一筆押金就跑的非法投機行為,給群眾造成損失。』麻智輝建議,特別對於這些違法行為,政府不能無作為,相應的處罰機制要及時跟上。

首頁  上一頁  [1]  [2]  [3]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