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財經要聞  >  經濟民生
搜 索
『共享』如雨後春筍 是真正盤活資源還是營銷噱頭?
2017-08-18 09:57:20 來源:新華社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共享汽車資料圖。劉可耕攝

  什麼樣的『共享』纔是典型的『共享經濟』

  『共享+』模式和產品不斷出現,讓人不禁追問:究竟何為『共享經濟』?『共享』概念的內涵是什麼?

  『共享經濟的兩大內涵是資源是否流動起來,及是否運用了第三方的互聯網平臺。』江西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麻智輝認為,目前資本湧入共享經濟市場,大多集中在日用、交通出行等生活消費型的共享商品中,如單車、雨傘等等。

  江西省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鄧虹的一大感受是,共享經濟是互聯網技術蓬勃發展的產物,其一大特征是資源是流動的,消費者無需將其購買就獲得使用權。

  『互聯網環境下的共享經濟應該是企業(管理平臺)將供給者和需求者進行配對,資源與需求找到很好的對接。』廣西某高校教師高偉認為,確實不少所謂『共享』更接近於分時租賃,有的只是打著『共享』之名行商家盈利之實。她表示,目前『共享』概念滿天飛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

  首先,移動互聯網的使用日趨便利,大家習慣使用隨手可得的服務,通過手機就能滿足的吃住行等需求成為商家盈利的增長點,不排除『共享』只是商家噱頭的情況。其次,城市公共服務沒有跟上城市生活的需求。很多城市規劃始於90年代,空間布局和發展思路比較滯後,公共服務不能滿足市民的需求,『比如城市免費公用雨傘供應不到位,促使企業萌發投放雨傘進行資源配置、租賃的想法。』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