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偉駕駛的殲-15艦載戰斗機著陸後,受損的左發動機燃起了大火。王俊柯/攝

袁偉登上戰機,准備起飛。鄧露/攝
夏季的一天,雨過天晴,特別適合飛行,海軍某艦載戰斗機團飛行二大隊副大隊長袁偉檢查設備後關閉座艙,他駕駛著殲-15艦載戰斗機衝向藍天。
突然,正在直線爬昇的戰機撞上一大片黑影,飛機像打航炮一樣『咚咚咚』地震顫起來,此時距離起飛不到1分鍾。
『?』地一聲,機身一震,發動機轉速驟然下降。駕駛艙內,屏幕顯示『危險』,語音報警『左發失火』,『火警』燈閃亮,每一個都在爭奪袁偉的注意力。
綽號『飛鯊』的殲-15戰機飛歪了,陡然向右傾斜,袁偉操縱駕駛杆以保持平衡。『我撞鳥了!』他向地面的塔臺報告。
那片黑影竟是上百只鴿子,有鴿子卷入發動機,一團火球從左側發動機尾噴射出來。
『壞了。』袁偉想,『一會兒可能要跳傘。』
『你怕嗎』
『左發失火,左發失火……』機上冷靜、頻繁的提示音響著,通過無線電,塔臺指揮員、該團副團長盧朝輝都聽到了。
袁偉有點害怕。
飛機撞鳥一直都是航空業界的夢魘。據測算,當飛機以483公裡的時速飛行時,與體重近0.5公斤的小鳥相撞,能產生8.1噸衝擊力,無異於遭到一枚導彈的襲擊。
時速接近400公裡的飛機,此時在不足百米的低空,留給袁偉的反應時間更短,『感覺特別無助』。沒有雲層的遮擋,陽光直直射在他身上,照得他有點冒汗,他只能死死踩著右方向舵。
『保持好狀態,改平坡度。』盧朝輝的聲音很快通過無線電傳給袁偉,他平靜了一些。
1985年出生的袁偉已經飛了10年,早已不是那個初次飛行時緊張得渾身發抖的毛頭小子。第一次飛之前,教員問他:『你怕嗎?』當時他生怕按錯一個按鈕或電門,於是老實承認:『怕。』教員卻說:『怕什麼,有我在。』他覺得說這話的教員超帥。
跳傘手柄就在手邊,但他沒有跳,因為他發現情況沒有糟到失控的地步。『其實那時候跳傘一點毛病沒有,誰也不會責怪他。』他的領導說。
袁偉關閉左側發動機,作出了本能反應,開始右轉,避開左側山峰。
『左發失火,左發失火……』提示音還在叫著。
相當於坐在點燃引信的『超大炸藥包』上,袁偉的右轉給了地面所有人信號:他選擇與『飛鯊』同進退。
他要拯救這個造價近4億元的『兄弟』。兩年前,為了飛殲-15戰機,他放棄穩定的工作環境,在而立之年來到艦載戰斗機團。有統計表明,艦載戰斗機飛行員的風險系數是普通飛行員的20倍。他卻說,『要飛就飛最好的飛機。這是很多飛行員的夢想,我們喜歡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