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北京仍是海歸創業首選城市,二線特色城市成為海歸創業新的發力點,城市發展軟實力更受海歸創業者關注。
海歸創業選擇的城市中位居前五位的分別是北京(24.3%)、上海(8.1%)、成都(6.6%)、廣州(5.9%)、武漢(4.4%),這五所城市幾乎吸引了半數創業海歸。創業所在地域呈現『一線城市為主導,二線特色城市快速崛起』基本特征。其中,北京作為科技創新中心,尤其是以中關村(7.030, -0.07, -0.99%)為代表的創新創業集聚,對海歸的吸引力較大。
調查顯示,海歸選擇創業城市的理由呈多樣化特征。首先,經濟發展、人脈關系、環境舒適、文化多元包容性強、資源集中五類原因認同度超過三分之一。其次為產業基礎、配套設置和人纔政策。可以看到,城市發展的軟實力更受海歸創業者關注。
十、個人存款、親朋借款和銀行貸款為海歸創業主要資金來源,銀行貸款比例上昇明顯。
海歸的創業資金來源具有多元化特征,其中個人存款、親朋借款、銀行貸款位居前三名,分別佔66.9%、38.2%、17.6%。與2015年課題組的調查相比,銀行貸款佔比明顯上昇(2015年銀行貸款的比例為8.33%)。
同時,調查發現,國外企業入股、國內風險投資、國內企業入股,所佔比例都在7%-10%之間,國外風險投資和政府入股的比例分別佔5.1%、4.4%。
十一、客戶和信息是海歸回國創業獲得的最主要資源,近六成企業尚未開始盈利。
海歸回國創業獲得的資源支持體現在多個方面,客戶資源(55.9%)、信息資源(51.5%)和資金資源(39.47%)排前三位,其次是人纔資源(28.7%)、技術資源(22.1%)和政府資源(22.1%)。
調查顯示,受企業所在行業、企業規模、經營管理水平等多重因素影響,海歸創業企業的盈利周期差異較大。目前尚未開始盈利的企業佔比59.6%。1-3年內盈利的佔比27.9%,3-5年盈利的佔比5.2%,5-10年盈利的佔比4.4%,10年以上盈利的佔比2.9%。根據盈利周期比例來看,於2015年開始創業的企業基本尚未發展到盈利的階段。
十二、過半數創業者曾創業失敗,項目運營成本高成最大阻礙,最需市場開拓、金融服務和創業輔導,創業平臺作用有待提高。
調查顯示,52.9%的海歸創業者有創業失敗的經歷。分別有40.4%和29.4%海歸表示經驗匱乏和資金不足是主要原因,27.2%的海歸認為市場定位偏差,分別有16.2%、8.8%海歸認為是合伙人之間出現矛盾、技術不夠先進。結合創業失敗案例,課題組對當前海歸創業項目的挑戰進行了調查,排名前四位的困難是經營運行成本高(56.6%)、融資困難(44.1%)、對國內市場缺乏了解(42.6%)和相關創業服務不到位(39.7%)。
在創業所需支持方面,三成以上海歸認為,在創業中最需獲得市場開拓、金融服務、創業輔導、財政經費支持、人纔引進、管理諮詢服務、公平市場環境政策、稅收優惠、創新場所等方面的幫助。與2015年相比,海歸創業者對於創業輔導的需求提昇14.7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受調查海歸認為創業園區、孵化器等創業基地和平臺對於其創業發展的幫助尚不明顯。11.8%的海歸認為幫助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