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蘿卜』申請『量身定制』
來自企業的專家意見常常不受重視
-有的項目指南甚至連計算機的數量、品牌、型號都羅列出來,只要發布,就是人家碗裡的菜
『申請指南這樣寫,設置這些條件,行內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些項目是給誰的,項目在指南發布時就已經分好了。』說起某一年發布的『十二五』重大新藥專項,成都一家生物醫藥企業負責人有點郁悶。
這位負責人說,國家戰略本來只是指明方向,但有的指南設置一些不必要的條件,甚至連做藥的靶點都很明顯,幾乎等同於『蘿卜』申請。『這就好比買電腦,先規定要求什麼牌子的,又規定13英寸,同時又要求紅色,這些條件基本是排他性的,符合條件的就那麼幾家。』
更讓該負責人吃驚的是,獲得重大專項的項目中,有些根本就不是創新藥,其中一些藥企沒有什麼創新能力,理論上連參評重大專項的資格都沒有。他還提到,某一年國家重大新藥專項,某國立研究所佔了將近1/3的項目。『這個研究所有資深院士,研究水平是很厲害。但在這個行業裡,我了解彼此的水平,我們的水平不比他們差。』
項目指南的『套路』並非只在生物醫藥領域纔有。調查中有企業反映,許多項目申報指南的條款,一看就是為某些高校院所或與之有關系的某些企業『量身定制』的。『有的項目指南甚至連計算機的數量、品牌、型號都羅列出來,只要一發布,就是人家碗裡的菜了。』有企業負責人說。
企業還反映,一些部門編制項目申請大綱和目錄時,多數時候只在專家教授中討論,很少考慮企業訴求,來自企業的專家比例也非常小。由於不了解市場,一些國家項目立項時就和市場離得比較遠,甚至已經落後於市場。在一次項目交流中,一位企業技術骨乾發現一個關於機床的國家項目准備立項研發,計劃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理念。其實,這家企業早就研發出了同類產品,而且遠比立項要做的項目好。
『這是對科技資源巨大的浪費,真讓人哭笑不得。』這位技術骨乾說。
在某企業任總工的於小偉(化名)是國內機床領域的權威專家,他曾參加過相關領域的指南討論和項目評審,但不久就發現自己說不上話,意見也沒有分量。『一些管理部門似乎不希望企業的專家參與,請來的有些不是細分領域的專家,評審時寫的往往是「八股」材料,甚至說些「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等不符合實際的話,這些話真正的專家是不敢輕易說的。』
不少企業建議,在科技計劃制定、項目申報編制中有必要充分吸納企業的科技骨乾參與,讓企業有充分的話語權,以更好地對接市場,避免科技資源浪費。
『紅頂中介』借機牟利
僅僅按申報指南說的報材料,往往評不上
-有中介機構對企業說:『通過我們保證能評上!條件是事成後收取30%的項目經費作為「諮詢費」』
申請高級別的國家項目一直是河南新天科技的心願。多年來,企業一直在努力申報科技部的重大項目,但屢戰屢敗,從來沒成功過。2016年,一家中介機構主動找到企業,對方打包票說:『通過我們來整理材料、申報,保證能評上!條件是事成後收取30%的項目經費作為「諮詢費」。』
『這本來就不規范,我們企業哪敢做?而且要被拿走項目經費的30%,項目做下來後企業說不定還得貼錢。』新天科技董事劉暢告訴記者。
和新天科技一樣,很多企業家表示,他們在申報過程中經常遇到打著諮詢服務等旗號的中介機構。這些中介之所以有生存空間,正是看到很多企業想申請項目有困難,而它們手中有資源可以幫忙疏通關系。
四川某企業負責人說:『所有的項目都有申報指南,但仔細看這個指南,會發現該說的話只說了20%—30%,如果僅僅按指南說的報材料,鐵定評不上。只有向中介諮詢,纔能打聽清楚,寫出符合要求的材料,而「諮詢費」大約就是項目經費的30%—40%。』
『企業去申請國家的科技項目,如果你不清楚立項如何評估、要害是什麼,根本就申請不到,這其實是一種「潛規則」。』成都振芯科技總經理助理海潔說,一些初創型小企業或者海外回國創業公司可能有技術,但對環境不熟悉,也沒有行業資源,需要到各方面諮詢。而有些信息政府沒法提供諮詢,企業有時只能去找行業協會下屬的組織等第三方去諮詢,這種第三方常常也扮演著『中介』的角色。